一开始,唐军仅释放了少量祈天灯,苏州城中之人,也没有太在意。
在明确风速、高度、坠落时间之后,大量祈天灯开始升空了——
祈天灯的主要燃料是松脂,松脂里面包裹一个爆竹,在热流稳定、灯体垂直之后,系上绳子,下面捆着传单,然后撒手、放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风力推动下,逐渐飘到苏州上空,松脂燃烧将尽,就能点燃里面的爆竹,“噼——啪”之后,火星四溅,灯体坠落!
由此产生两个后果——
其一,松脂、灯体着火之后,落下来,可能造成火灾,钱文奉就得派人盯着,随时准备救火,这样一来,就无暇顾及潘辰、孙晟指挥人们施工了,这便是“暗度陈仓”。
其二,大量传单,如同天女散花一样,散落在苏州城中各处。
工部准备了多少祈天灯,不知道,但足够不间断地放一夜。
舆论战,正式打响!
传单类型,一共分为三种,造谣的、煽动的、劝降的,除了“量大管饱”之外,还兼顾了很多老百姓不识字的问题,相当一部分传单是图画形式,印的就跟年画一样。
造谣类型的,包括“钱俶病死了”“吴越军队江北大败”“钱文奉投降了赵匡胤”等。
煽动类型的,就是怂恿苏州城中部分地皮流氓,展开“零元购”,只要你们抢了,唐军打进去不仅不惩罚,还要奖励你们!还有,怂恿老百姓起义,抓住任何一个官员,就能换钱财、换土地、换官位!
劝降类型的,主要宣扬大唐军队是“仁义之师”,此举是奉大周皇帝的命令,讨伐无道的吴越暴君,只要不抵抗,进城之后,不杀百姓、投降免死!
这一夜,果然也很热闹。
不计其数的祈天灯,“噼里啪啦”一阵乱炸,不计其数的传单,“稀里哗啦”一阵乱投。
有不少倒霉蛋的房子、马车、草棚等,燃起了熊熊大火。
苏州府衙,钱文奉一天没怎么吃喝,刚靠在椅子上,眯了一会儿,就被匆匆的脚步吵醒。
一睁眼,朦朦胧胧,发现“中吴四杰”一个不落,全都来了,走在最前面的谢崇礼,手中抓着一把传单。
“相使,大事不好!”
“何事?”
“唐寇果然奸诈狡猾,巧用祈天灯,造谣中伤!”
钱文奉一把抢过来传单,挨个看了一遍,脑袋瞬间就红温了。
“李煜,竖子!”恶骂一句,转身吩咐:“立即派人,收集传单,凡有私藏者、传播者,杀!”
范梦龄一皱眉,谏言道:“相使,不可!”
“有何不可?!”
“若苛责百姓,正好中了唐寇攻心之计,百姓畏惧,反而做实了一些谣言。”
“难道,不管不顾?”
丁守节谏言:“相使,不必担忧,凡苏州治下四十余年,仁政爱民之举,有目共睹,再说,百姓这边掀不起风浪,倒是……”
“谓之,有话直说!”
“是,属下认为,众多谣言,唯独一条要紧,就是这归附赵匡胤的谣言,必须澄清。”
陈赞明附议,说道:“苏州文人墨客居多,仕途不畅者也居多,尤其是候补官员、外编小吏,若不澄清这条谣言,怕是会贻误大事。”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这一群体,在“文无第一”的思想认知下,极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在关键时刻,为了自己获得更好的前途,卖主求荣算什么?譬如,历史上,导致南唐覆灭的罪魁之一樊若水,就特娘的是个落魄秀才!
“投降赵匡胤?赵匡胤是哪儿根葱?无稽之谈,从何说起!”
四人默默对视一眼,还是范梦龄,从怀中拿出一本书,书皮上赫然印着三个字——《百家姓》!
“相使,此书已经在城中流传一月之久,私塾童子皆能背诵。据说出自赵匡胤御笔之下,其中内涵,不难参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