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来历之后,楼令不由多看了伯夏几眼,看得伯夏很是拘谨。
晋国的卿大夫,还是上军将,了解一下在列国是什么地位?
更不用说,随着楼令指挥的战役一再取得大胜,天下人早就在说楼令是自先珍之后的晋国战神了。
楼令没有兴趣当谁的继任者,了解先珍过往的战绩,更是不想。
起码楼令到目前为止没有打过埋伏战,对吧?
先珍的成名一战是在“崤之战”这一场战役,要不是有后面的战绩打底,其实是该被当时的世人所唾弃的。
“不知道随后可不可以前往拜访呢?”季孙行父问道。
楼令用怪怪的眼神看着季孙行父,大意上就是:你脑子有问题?
这一次,季孙行父是作为鲁国的使者而来,为的是阻止晋国出兵讨伐鲁国。
而晋国要讨伐鲁国,主要是鲁国得到召唤没有前往会盟。
鲁国君臣一开始就知道会被惩戒,他们做好了相关的心理准备,后面听说晋国把吴国灭了一次,做再多的心理准备都没有用,吓得赶紧让季孙行父到晋国求饶。
这不是碰巧了吗?季孙行父在城门口遇到楼令要出行。
季孙行父知道楼令不止可以制定晋国的国策,并且对郤氏两兄弟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没好意思让将要出行的楼令留下来帮忙,想的是一旦没有说服郤锜或郤至,后面找楼令进行转圜。
讲实话,楼令一点都不想搭理季孙行父,碰上了不得不打个招呼而已。
晋国一直不是那么喜欢鲁国,碍于需要压制齐国,以及阻止齐国西进,不得不扶持鲁国。
如果鲁国像宋国那么识相,有来自晋国的扶持,起码是在武力上进行保障,可能鲁国不会像宋国过得那么舒服,至少不用担心挨打的时候,老大哥不及时出兵来救。
偏偏鲁国很傲娇,他们需要得到晋国的鼎力支持,一次次又爱给晋国甩脸色,每次都能够给自己制造出危机。
比如这一次,鲁国受邀前往参与会面便是,不带多少部队,什么事都不会有。
鲁国偏不,甚至鲁国出现了晋国穷兵黩武的声音,不少脑子有病的儒生还说会到“新田”劝晋国君臣止戈。
什么玩意来着,劝晋国止戈?
晋国是怎么有如今这般的强盛呢?不是晋地多么得天独厚,完全就是依靠拳头打出来的强大。
一个依靠武力强大起来的国家,哪一天变得爱好和平,基本上也是进入灭亡倒计时了。
小主,
所以,那些想要劝晋国止戈的儒生,是不是脑子有病?
他们的病情很严重,到了一旦晋国止戈的话,鲁国失去来自晋国的武力保障,压根挡不住齐国的侵袭这一点,干脆就是眼睛没瞎心瞎,给看不见了。
楼令当然有听到来自鲁国甚嚣的传言,听了之后只能说是波澜不惊。
话说,楼令知道春秋之儒跟大一统王朝之儒的区别,只是一些观点总是会重合。
再者说,一个学派的人太多了,总是难免出现一些神经病。
“晋卿?”季孙行父见楼令不答,再次招呼。
“我很忙。”楼令实话实说:“两年不在国内,近期也要忙碌子嗣的婚事,届时会邀请鲁卿作客。”
意思就是:哪里凉快去哪,莫挨老子!
搞笑呢!?
鲁国君臣敢做就要敢当,做了再扭捏只会让人看不起。
再者说了,楼令跟鲁国任何人的交情都很一般。
即便是有再好的交情,不可能让楼令为了私人的交情,去干涉国家的大事。
说完的楼令吩咐驭手驾车而走。
这一走,倒是让楼令该做的事情没有做。
什么事?
刚才,楼令正交代一些事项到一半,没有完全跟楼小白讲完。
季孙行父站在原地看着楼氏的队伍远去。
“上卿?”伯夏刚才完全不敢吱声,眼见着已经开始妨碍城门的交通,不得不提醒一句。
“看得出来,楼氏之主对你很好奇。”季孙行父回过神来,讲了那么一句。
现如今,三桓在鲁国很强势,只不过远没有后面可以把控上上下下的权势。
在伯夏这一代,他还不是三桓其中之一的家臣。
到了叔梁纥成年之后,鲁国几乎就被三桓完全把控住,甭管名下到底有没有封地,只要不是臣服于三桓的其中一家,不要想在鲁国好过。
孔夫子有一段时间就很渴望成为三桓其中一家的家臣,只是听说举行宴会可能邀请自己,没有接到正式的邀请就屁颠屁颠跑过去,半路上碰到了一个叫阳虎的人被嘲笑,两个人就彻底结仇了。
哦……,阳虎不止是嘲笑孔夫子,他听孔夫子说三桓举行宴会进行了邀请,不知道答案之前,本意是嘲弄就给认证了一下。
等孔夫子真到了举行宴会的地点之外,要进去却得知自己根本不在受邀请的名单,偏偏路上阳虎给了认证,能够不恼羞成怒吗?
伯夏并不效忠季孙行父,跟随前来也只是充当护卫的角色,听得深深皱眉。
咋地?
难道因为楼令对伯夏的好奇,需要伯夏为鲁国牺牲吗?
伯夏要是愿意的话,该是何等的牺牲方式呢?
“曾经的赵氏喜欢招募猛士。”季孙行父提点了这一句。
伯夏眉头皱得更深了。
赵氏从赵盾开始,他们确确实实是很喜欢招募勇士,特别是在白狄的各部落招募,搞出了“五虎将”的花名。
赵盾的行为被后面的赵氏之主继承,一代代“五虎将”到赵朔当家才不再频频现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