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 暂时还正常

不是楼令主观上要坑齐国。

齐国打莱国的主意已经有数十年之久,当时的楼令都还没有出生呢。

至于说,楼令知道齐国在打莱国的主意,并且是齐国想要吞并莱国,作为晋国卿大夫的楼令没有作为,对得起所担负的权位吗?

根据齐国的请求,楼令部分满足了齐国君臣的要求,说服晋君周以及其余卿大夫默许齐国对莱国的军事行动。

尽管不甚完美,可是就问一问楼令有没有拿钱之后将办了事吧?

随后便是一码事各归一码事的状况了。

享受了权柄带来的好处,楼令总要为晋国着想,真不是什么个人的恩怨。

反而来说,个人的恩怨置于国家利益之上,尤其是因为个人恩怨置国家利益而不顾,才是不当一个人。

那是后世的三观,不等于当前。

不能说春秋时期没有国家观念,真要是没有国家的概念,列国打生打死又是为了哪般。

只是呢,春秋时期的国家观念跟现代又不是同一回事。

在春秋时期,多数国家认同一起属于周天子的臣子,等于说有自己国家的同时,彼此之间的上面还有一个共同的领导者。

该观念之下,国家与国家的竞争大多数只分胜负,不涉及到国祚存亡。

因为都有顾忌的情况,其实多数时候分出胜负,一般也会给失败方留下足够的面子,不会将事情做得太绝。

当然了,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比如秩序总是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样,再被其它的秩序所取代。

楼令是后世魂穿而来,有些观念一旦形成,一不小心就会遵从潜意识的认知来做事。

所以,楼令在了解情况之后,毫不犹豫定位自己是在推动晋国的那个人。

要说的话,楼令并没有推动晋国近期将齐国灭掉的心思。

齐国不是郑国、卫国之流,曾经称过霸的齐国有属于自己的骄傲,并且齐国也远远要比郑国或卫国强大。

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齐国在东边一隅,受限于各种交通的因素,即使晋国展开大扩张行动,不会将齐国排在优先灭掉的目标之列。

真有晋国逐个消灭列国的那一天,超大概率就是齐国会被放在最后。

其实,就跟秦国的行动规律一样。

在接下来,楼令会拿出“远交近攻”的国策,玩法肯定无法范雎那样玩。

晋国和秦国所面临的格局存在区别。

首先,晋国面对的并不是七雄,而是零零散散非常多的国家。

再来是,晋国内部格局比秦国要更为复杂,好几个家族有掀桌子的实力。

这样一来,制定和执行国策要符合实际,照抄极可能会出现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情况。

要说有什么不变,忽悠和麻痹齐国属于是晋国或秦国都会做的事情。

楼令一行人与前来迎接的国书等人接头,该有的一些礼遇马上得到实现。

边境线上欢宴几天,主客受到最好的款待,其余楼氏之人也享受齐国提供的给养。

这不是什么犒劳的性质,扯不上是否要挖墙角,单纯的宴客而已。

财大气粗的齐国很舍得,动用的酒足够前来的楼氏每一人至少喝上一觞。

那可是四千多人,一人一觞合起来的总量真不少。

其它食物方面,齐国提供的第一顿就是粟米,煮的时候要求立筷子而不倒。

什么叫立筷子而不倒?其实就是跟干饭的程度差不多,放了足够多的粟米。

肉食那当然不可能放开了供应,有放了盐巴的肉汤喝就挺好。

事实是,春秋时代的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很难喝到几次放了盐巴的肉汤,乃至于日常尝不到油星子或咸味。

别说春秋时期,即便是到了十九世纪末,能够吃到正经盐巴或油的人依旧是少数。

而到了二十一世纪,说白了就是天朝整体飞升,同时期处在饥饿线的国家多得是。

这样说吧?楼令是一家之主和卿大夫,他的生活水平大概不如现代的小康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