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1年6月7日,大明帝国教育部部长文樵带着教育领域的大使、官员亲自到全国各地的学校进行为期2个月的基层考察。
6月7日,代表团一行人来到了粤西省的复兴镇进行调研考察。
对基层的考察一方面是教育的硬性要求,另一方面是看看下面的人有没有落实他们教育部发布的规章制度,有没有把钱用到刀刃上。
“文樵部长!这位是李爱光先生,是复兴小学的校长!”
领头的乡镇官员给文樵介绍着前面那个文质彬彬的书生校长。
“李爱光先生?你看起来很年轻啊!”
文樵打量了一下这位书生校长,伸出右手和其握了握手。
“您过奖了,我1816年就从江城师范大学毕业了,参加了当时深耕乡镇的活动,跟随着大部队来到复兴乡镇教书,或许是长官们看我教书育人的理念比较先进,把我举荐成了先进模范。”
“1819年我升任了复兴小学的副校长,去年才刚刚接替已经退休的老校长!”
李爱光十分谦虚的和文樵等人打了招呼,他那不卑不亢的模样博得了众人的好感。
“是位师范大学毕业的学生啊!不错!你是很有精神气,有为人师表的担当!”
“前面就是你们复兴小学了吧?看起来比复兴镇办公厅要豪华的多!”
文樵左手提着公文包缓缓的向前迈步,这个乡镇小学建设的非常好看,要比当地乡镇办公厅还要大气,拥有一种复古的美学。
“承蒙我们粤西省议员的厚爱,我们粤西省有一条规矩,不允许各地办公厅的门面比学校豪华,我们的地方官也都默契了遵守了这个规矩!”
“复兴乡镇有4成的钱财都用在了建设学校,提升学生们生活水平上了!”
“我们学校的学生也都享受到了朝廷颁布的各种利好政策,两免一补也都落实了,还有营养餐也都优先的供应学生!”
李爱光面带微笑的给众人解释了他们当地的规矩,知道教育重要性的官员们宁愿先苦苦基层吏员,也要把地方教育建设起来。
这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官员脑子里很清楚的知道未来一个省份的发展不仅是要靠地理优势,还得靠人才。
因为当初他们粤西省和安南接壤,那些安南人经常在法兰西人的纵容下劫掠粤西,这也导致粤西省常年处在战备状态,省内的资源优先供应边军,这也导致他们粤西省教育比较落后。
直到法兰西人被打跑,整个中南半岛收归大明后,粤西省才逐渐的把资源投入到教育方面。
当地的父母官也不希望粤西省的经济发展落后于其他的兄弟省份,毕竟蛋糕就那么大,你得有硬实力才能够吃上蛋糕。
现在大家都是一家人,指望着武力抢夺蛋糕根本不可能,各地的议员也只能把目光放在了科技和教育上,谁让这玩意真是第一生产力。
“嗯!现在国家对教育投入这么大,我们生活的那个年代学费都得自己掏钱,我记得那时童年的玩伴有好多上不起学校。”
“国立学校的数量太少,像我也是运气好父母当初做鞋匠赚了点钱,能够把我送到私塾去念书识字,恰逢我们家的亲戚在美丽国当时搞了个农场给我们寄回来一些钱来支持我的学业!”
“我十七岁从粤东国立第4中学毕业后跟随着我的鞋匠父亲前往美丽国西海岸投奔亲戚。”
“我当初刚到旧金山的时候非常的羡慕那里的人,穿着光鲜亮丽的衣服,那些商人的衣服比我们老家山村的地主还好。”
“我的父亲看到我留恋于洋人世界的繁华中,便耐心的教育我要在洋人的学校好好的学习,将来回来建设我们的祖国,洋人的东西再好也不是我们大明人的。”
“父亲的话让我很震惊,我当时在想这个年过50的老农怎么会说出来这种话,我以为他会和我的大哥留在美丽国好好的享受生活,可没有想到他在第二年就想回到大明,去回到那个小山村!”
“对于故乡的思念让他回到了大明,又过起了那耕田的生活。”
“在临走的时候我的父亲嘱咐了我一定要回国,不要加入洋人的国家,他叮嘱我说人穷不可无志,希望我学成归来后能够成为一个教书育人的老师,把那些洋人的东西带回来改善我们乡村的教育。”
“幼小的我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我的父亲,我的内心其实更想留在大洋彼岸,花花草草的世界更令人向往,而我的父亲希望我有出息当个老师就好。”
“不过在洋人世界的我很快就感到了跟他们格格不入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习俗,我们这些海外的侨民居住在他们的国家,他们可以肆无忌惮的欺负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