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西村既是三人户籍所在,又在这里留了一个蒙正学堂,自然不能耳目闭塞。
祝明月在李西村消磨大半日时间,扮演一个和善的长安贵人。
她的脸都快笑僵了!
这一刻深刻明白,为何有些人在外为非作歹,回到家乡反而乐善好施,被称为“大善人”。
兔子不吃窝边草是也!
变故出现在祝明月离开的时候,恰逢一群所谓的“贵客”离开。
或许连李启祥都说不清楚他们的来历,毕竟是流水席,只要没有天大的恩怨,不会主动赶客。
这次是一群年轻的士族郎君。
其中一位绯衣郎君见祝明月登车离开,忽然高声问道:“并州为防备突厥入侵枕戈待旦,娘子却在此处大宴宾客,不知作何感想?”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多忧国忧民呢!
祝明月打量这一行人,先前敬酒时并无印象,显然是后来的。但从村里出来,吃了她的饭,还想砸她的碗。
祝三齐愤愤不平,本想说长安歌舞不休,李西村这场流水宴席用的农家肉、农家菜,加起来连个零头都够不着,再说他们花自己的钱怎么了。有本事去长安那些高门大户门口叫嚣,让他们别办宴会呀!
祝明月微微抬手,止住祝三齐将要出口的话,自证是最没有用的事。
神色平静,轻描淡写反问道:“郎君方才用了饭菜,感想又如何?”
绯衣郎君跳出来为难祝明月,若她答得不对,就出一口恶气。答得好,就赞她一声聪慧,将事情抹平。
两种结果安排得明明白白,哪知道祝明月不按套路出牌。
绯衣郎君面上保持镇定,“滋味甚好,只是心绪难平。”
祝明月最烦这些又当又立,想踩旁人上位的人,“你叫什么名字?”很不客气的问法。
绯衣郎君强撑脸面,“在下姓苏。”
口称“在下”,却从未认为位置低下。
能当着众人的面只说一个姓氏,必然是因为这个姓氏在本地值点钱。
祝明月牢牢把握主动权,问道:“原大理寺少卿,现苏刺史是你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