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的情形下,假如没有强大的自信与定力,肯定会被纷乱的形势所左右。
但李德裕并未受到任何影响,他深信自己对时局的判断!
于是,他面见武宗,奏报:“王宰未经朝廷允许,擅自接受刘稹请降。分析他的动机,无非是想独领招抚叛军的功劳!”
“当年韩信击破田荣,李靖生擒颉利可汗,都是在对手请降时突然进攻得手。如今宁肯让王宰做个失信之人,也不能使朝廷威信受损。建立奇功就在今天,万不可被太原形势所扰,失去大好机会。”
“请立即遣使赴王宰行营,令他趁刘稹不备,从速发起进攻。必须是刘稹率领所部,自行捆绑起来举族请罪,方可受降!”
“同时,另派一名使者至晋绛行营,秘密告诉石雄,王宰如果接受刘稹投降,那么他将无功可立。想必石雄在即将成功之际,定会出奇兵建功。”
说服了武宗,李德裕回到相府,发函给王宰,斥责他:“当年成德王承宗虽然抗命,还派他的弟弟带着降表哀怜的向宰相恳求,又派儿子王知感、王知信入朝为质。即便这样,宪宗仍犹豫了很久才答应。如今刘稹既没有把自己捆起来,当面向你请罪;又没有派亲人到朝廷乞怜,只是随随便写了份降表,放置于路面,毫无半点诚意。”
“你的军将不立刻将其销毁已然不对,更何况刘稹又与杨弁沆瀣一气!这样的逆贼你还允许他请降,把赦免的恩情归功你个人,将不赦免的恶名强加给朝廷,做臣子的怎能如此办事!”
“自今日起,如果刘稹再递降表,立刻焚毁不受。只有当他捆绑着前来投降,方可接受!”
这封信写得义正辞严,王宰虽然有些不服,但也彻底断了接受刘稹投降的念头。
办完这件事,李德裕又找到武宗,说:“太原素来忠于朝廷,这次事件只是由于土地贫瘠,犒赏不足而已。何况这区区一千五百人,又能掀起什么风浪!对于这些人,一定不可姑息放任!请诏令节度使李石、监军吕义忠,抓紧返归太原行营,集结附近军队讨除叛乱。”
武宗这下心中有了底,当即允准!
正月初七,诏令河东行营都知兵马使王逢,留下太原籍将士驻守榆社,调派一千易定骑兵、三千兖海步兵讨伐杨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同时,令成德节度使王元逵,出动五千步骑兵,自土门(河北井陉)入晋,接应王逢。
诏令刚下,忻州刺史李丕奏报:“杨牟派人游说,已被臣处死,并切断了他北出之路,即日发兵攻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