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看到采访记者的面容,李舜也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前去采访的记者,自己虽然叫不出名字,但也知道是丹凤电视台的主持人。
从这点上就能看出,那个白老师采访工作中的细致入微。这些细节没有的话,可能整个叙事就稍显苍白了。加上去后,有了两位老师的佐证,对聂海玲的人物刻画也就更形象,更具体了。
这个补充的采访,应该是白老师出面请丹凤电视台协助拍摄的。随着两位老师的讲述,聂海玲的学习生活,也开始全面展现在观众的眼前。
魏校那一句:“这是一个懂得感恩,坚韧不拔,刻苦上进的好孩子。”就是对聂海玲,前半生的最佳褒奖。
而班主任那句:“我当时就很纳闷。为什么这个孩子考的非常不错,居然没有收到任何学校的录取通知书。”直接引出了下面的一系列重磅内容。
现在的公众,可没有经历过后世那种短视频,无脑狗血短剧的轰炸。情商,情绪自然在线,正义感更是不缺。光前面这个开头,李舜自觉就能吸引很多观众产生共鸣。
接下来陪着聂海玲去县市招生办的,就又变成了一位热心市民。李舜也对白老师的安排很满意。说不曝光自己身份,就不曝光。到底是大单位出来的,做事就是讲究。
接着,就是在震旦抓获冒名顶替之人的情节了。为了能更好的还原真相,记者居然找了一家子愿意出镜的,把当时在学校报名点的一幕给演了出来。
不过这个段落,一看就不是在申城拍摄的。应该白老师觉得剧情不够精彩,临时在京城找人补拍的。要知道九月的申城,热的还是穿着短袖的。
眼前的这一幕,不光场景不是在震旦拍摄的,人的衣服也不对。找来的那一家子群演,可是穿着秋装,而且还都是一口的京片子。不过,这也就是让观众看个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