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眺望宇宙,我们目光所及的地方,能够被眼睛映射出来的有形物,都是带光、反光或吸光的物质,也就是普通物质。宇宙中,还有一种物质,与普通物质相容又相斥,遵循正暗物质容斥定律依存。希金帝国的舰队,之所以能够来到太阳系,正是通过千万倍光速的暗能层,在短时间内抵达坐标点。”
“黑洞,是一种特殊性物质。我们本来是看不见它的,只因为它周围的普通物质有光,所以令人类的视觉图像有了形状。就像夜空的繁星,除了发光的星点,四周全部是黑暗。这种黑暗,绝大部分都是暗能量的真实表现。”
“按照爱因斯坦的理解,E=mc的平方,能量=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黑洞,是现代广义相对论中,宇宙空间内存在的一种天体;黑洞的引力很大,使得视界内的逃逸速度大于光速;推断出黑洞,是时空曲率大到光都无法从其事件视界逃脱的天体,得出黑洞就是一个密度无限大、时空曲率无限高、体积无限小,热量无限大的奇点天区,吞噬邻近宇宙区域的所有光线和任何物质。”牧良听到这里,感觉这位老师的讲课内容有些熟悉。
仔细回忆,马上记起了异能专家南宫君甫,曾经提到过爱因斯坦,同样给予了高度评价。
看来历史上,这位对地星科学技术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大科学家,果然有着非凡的智慧天赋。
老师讲得深入浅出,同学们听得精彩入神。
“下面,我先问个简单问题。你们之中,有谁知道,地星人类首张黑洞照片面世时间?”子桑画槐笑着看向这帮学员。
全班同学面面相觑,无人能够应答,有个别偷偷打开身卡手机,准备上网查阅一番。
子桑画槐调出一张图片,自问自答道:“这个不能怪你们,年纪这么小,也涉猎不到浩如烟海的专业知识与新闻报道。这个时间,是近百年前的2019年4月。大家看这张照片,该黑洞位于室女座一个巨椭圆星系m87的中心,距离地星5500万光年,质量约为太阳的65亿倍。它的核心区域,存在一个阴影,周围环绕一个新月状光环。”
“依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黑洞的产生过程,类似于中子星的产生过程。通常,恒星最初只含氢元素。恒星内部的氢原子核,时刻相互碰撞,发生聚变产生新的元素—氦元素。接着,氦原子也参与聚变,改变结构,生成锂元素。如此类推,按照元素周期表的顺序,会依次有铍元素、硼元素、碳元素、氮元素等生成。直至铁元素生成,该恒星便会坍塌。当一颗垂死恒星崩溃,导致恒星内部,不具有足够的能量,与质量巨大的恒星万有引力抗衡,从而引发恒星坍塌,最终形成黑洞。”
“科学家通常认为,吸积是天体物理中,最普遍的过程之一。正是因为吸积,形成了我们周围,许多常见的结构。在宇宙早期,当气体朝由暗物质造成的引力势阱中心流动时,形成了星系。即使到了今天,恒星依然是由气体云,在其自身引力作用下坍缩碎裂,进而通过吸积周围气体而形成的。包括地星在内的行星,也是在新形成的恒星周围,通过气体和岩石的聚集而形成的。当中间天体,是一个黑洞时,吸积就会展现出,它最为壮观的一面。无论恒星、光线,或者宇宙普通物质,统统成为它的‘腹中之物’”
“在地星上,由于引力场作用很小,时空的扭曲是微乎其微的。而在黑洞周围,时空的这种变形非常大。即使是被黑洞挡着的恒星发出的光,虽然有一部分会落入黑洞中消失,可另一部分光线,会通过弯曲的空间中,绕过黑洞而到达地星。观察到黑洞背面的星空,就像黑洞不存在一样,这就是黑洞的隐身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