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人数多达 150 余人的队伍,在冈部元信的精心策划下,被“巧妙”地划分成了三个不同的部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以冈崎驻军中那些隶属于今川家的"老人"们所组成的队伍。这些"老人"皆来自朝比奈、冈部、天野以及鹈殿等家族,他们本就属于今川家世代相传的谱代家臣氏族,其中既有地位尊崇的武士,亦有半脱产的足轻。这一部份人马被视为整个军队的中坚力量,担任着中军的重任,而统领他们的将领则是朝比奈泰亨。其主要使命便是严密护卫今川义真的安全,并积极配合今川义真展开攻势。
紧接着出现在视线中的,则是安详松平家家臣团所属氏族的勇士们。鸟居、大久保与酒井这三个家族出身的武士及足轻们汇聚一堂,构成了英勇无畏的前锋部队。这支先锋队交由安详松平家经验丰富的老将大久保忠俊统率,他将引领着众人勇往直前,冲锋陷阵。
而最后的一部分,则是由僧兵以及前两部分群体中武艺稍逊一筹的成员共同组建而成的荷驮队。此队伍由冈部元信亲自挂帅指挥,他们不仅肩负着重要的后勤保障工作,更是整支军队的预备力量,随时准备投入战斗,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尽管这支军队连 250 人的完整备队都难以拼凑起来,但好歹也算得上是一支建制完备——至少按照日本当时的标准而言称得上齐全的部队。毕竟,他们此番所要面对的敌手,只不过是拥有区区千把石领地的名主罢了,其所据守的所谓"城池",充其量也只能算作是一座勉强能够称之为居馆的建筑而已......
编组完成之后,众人开始按照编组列队列队向南行军,队伍正中,今川义真骑马行进,朝比奈叔侄宛如左右护法后半个身位。
“五郎大人……”又太郎扭捏地问道,“您为什么觉得我在胜发寺前,杀那几个没有反抗的人,是杀得好?”
傻小子又太郎从小被雏形状态的“武士道”精神——原本历史上,真正意义的“武士道”精神形成于江户时代,由战国时代泥轰武家的主从关系哲学跟传承自朱舜水的水户儒学相互组合,在幕府高层的默许甚至鼓励下形成的,在近代“皇国”体制下进一步变态化,因此此时,“武士道”精神还在初级阶段——“洗脑”,去杀恶党、砍恶僧,都是颇有勇力的,但是对“已经投降”的人,动起手来就有些动摇了,甚至还影响到了他现在的心态……
“我且问你,他们真的投降了吗?”今川义真并没有急着开解,反而先问道。
朝比奈又太郎楞楞地回答道:“他们都跪在那里磕头了,当然是投降了。”
“噗嗤!”今川义真笑出了声:“投降个der!他们明明看到了有人要杀你,却没人阻止他,也没人提醒你,就算急切间没办法站起来拦住要杀你的人,也该出声提醒你!但没有,他们都没有!这样说开了,你还相信他们是真心投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