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朝堂论战

众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如今粮草充足,灭楚势在必行,大臣们心里清楚!

小半天,嬴政问道,申国公,如果寡人让你统兵灭楚,要多少兵马?

王翦出列拜道,六十万!

众臣闻言大哗,六十万,可是大秦的极限!

六十万可不是全是士兵,是士兵加民夫,共计六十万!

以淮海战役为例,六十万战兵,后勤比例一比九,六十万士兵,光后勤就需要,五百四十万青壮!

一户出一丁,就是五百四十万户,一户辖五口,就是二千五百万人,

战国时期,秦国最多,六百万人口,吹牛皮都没这么吹得!

嬴政眉头紧锁,很明显他不乐意,六十万人,人吃马嚼,那得消耗多少粮草,天文数字好吧!

大秦就是粮草充足,也经不起如此消耗!

小主,

嬴政笑道,王将军老矣!

王翦拱手退下,脸色难看,大王嫌他老了!

孙逸睁开眼睛,又闭上,没他啥事,继续装睡!

不是嫌王翦老了,是想打压王氏在军中的影响力!

扶持新的军方领头羊,制衡王翦,平衡罢了!

顺带打压孙逸在军中的影响力,君王制衡手段罢了,无可厚非,总比宰了你强吧?

这时李信出列道,二十万足矣!

嬴政大乐道,爱卿所言非虚?

李信道,二十万足以,直扑寿春,灭楚!

孙逸统兵灭韩,赵,魏,燕,战兵和青壮最多二十万!

嬴政大笑道,还是年轻人敢打敢拼,言外之意,一些人,年龄越大,胆子越小!

众臣眉头紧锁,情况不妙啊,为何赵国公不发一言?

孙逸睁开眼睛,出列道,禀大王,臣有疑问,要问通武侯,李信是通武侯!

准,嬴政道!

孙逸看着李信道,通武侯,二十万直扑寿春,灭楚,一战定乾坤?

李信道,是,赵国公以为不妥?赵国公,灭,韩,赵,魏,燕,不也一样,一战定乾坤?

孙逸摇了摇头道,地势不一样,战法也不一样!

李信拱手道,请赵国公教我?

孙逸笑道,不敢当此,大王,通武侯,诸位同僚,请听我一言!

韩,赵,魏,燕,地处平原,一马平川,无险可守!

秦军直扑其国都,灭其国,毁其宗庙,亡其社稷,可一战而定!

但楚国地处南方,地广人稀,山川河流众多,又有长江为天险!

大秦想一战定乾坤,并非易事,灭楚和灭,韩,赵,魏,燕,不同!

不可同日而语!

李信道,赵国公,不知有何不同?

孙逸眉头一皱道,楚地地广人稀,河流众多,一旦秦军直扑寿春!

灭其国,毁其宗庙,但如果楚人誓不投降,和秦军打游击,那当如何?

李信道,楚国国都被破,楚国已亡,就算楚人誓不投降,又能如何?

再说,也许楚国国都被秦军攻下,楚人就投降了呢?

孙逸道,秦楚,虽世代联姻,但秦楚之间仇恨太大!

难道大家忘了,楚怀王,客死秦国!还有屈原,楚地一直有祭祀屈原!

众臣闻言道,赵国公所言不虚!

李信眉头紧锁道,就算楚人和大秦打游击,到时候命令,蜀地精通鸳鸯阵的士卒!

从蜀地顺流而下,剿灭楚地叛乱,赵国公无非担心,秦人不适应楚地气候罢了!

本侯料想,蜀地之人,能适应楚地气候!

孙逸朝嬴政拱手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臣认为二十万灭楚,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异想天开!

李信闻言眉头一皱,拱手道,不知赵国公灭楚,需要多少人?

论爵位,李信不如孙逸,论宠信,他更靠边站!

李信只能就事论事,说服孙逸,二十万灭楚,是大王的意思!

大王不乐意派六十万,李信只能说二十万!

孙逸头也不抬道,非六十万不可!

李信皱着眉头道,赵国公,申国公是你丈人!

李信的意思的是,孙逸帮亲不帮理,给申国公站台!

孙逸眼中一寒,冷声道,通武侯,注意你的言辞!

此乃朝堂,只有公事,没有私事,更没有本公的丈人,都是同僚!

李信赶紧行礼道,下官无状!

孙逸冷声道,此乃朝堂,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这里不是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