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545 邓铮的吃惊

武侠之父 梵说 1039 字 3个月前

放眼金庸的小说里,像张无忌这样没有一点儿复仇之心,以化解天下纷争为己任的主角几乎没有,大部分都已经出家了。

而在修改后的《倚天》里,金庸似乎也借张无忌之口道出了心中对于儿子选择自杀的痛苦和不解:“我爹爹妈妈是给人逼死的。逼死我父母的,是少林派、华山派、崆峒派那些人。我后来年纪大了,事理明白得多了,却越来越是不懂:到底是谁害死了我的爹爹妈妈?不该说是空智大师、铁琴先生这些人;也不该说是我的外公、舅父;甚至于,也不该是你手下的那阿二、阿三、玄冥二老之类的人物。这中间阴错阳差,有许许多多我想不明白的道理。就算那些人真是凶手,我将他们一一杀了,又有甚么用?”

在査传侠死后,金庸开始阅读佛典,探究生与死的奥秘。他在1977年的几个月里,一直在详详细细地研究一本英国出版的《对死亡的关情》,其中有汤恩比博士一篇讨论死亡的长文。金庸说,自己在那时候忽然领悟到,或者说是衷心希望,亡灵不灭的情况,于是去佛教书籍中寻求答案。

三联版中所看到的张无忌,他的迂腐愚钝、他的婆婆妈妈、他的善良天真,与早慧敏感的査传侠是如出一辙的。

金庸在后来的后记里说,他写张无忌是想要写一个普通人,可以做我们的好朋友。

以《倚天》之友善之温柔,几乎不大像是一个金庸惯写的刀光剑影的冷酷江湖了。

好小说给人复仇的机会,顶尖的小说却化解一切。

它有耶稣式的人物活着,永久地给伤害他的人以悲悯,包容下刺穿、侮辱、戕伐,让一切落空在虚处无力附着,等着人们认识自己的罪。

这样的一个软弱的张无忌是如此宽容多情,未必聪明智慧英雄威武,个性却必然可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