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内阁次辅王天培的府上,赵王同样言辞恳切:“王大人,本王的未来可就仰仗您了。您在士林之中威望甚高,还需您多多费心。”
王天培拱手道:“赵王殿下言重了,下官自当不遗余力。只是这拉拢人心之事,需得循序渐进,不可过于张扬,以免引起他人警觉。”
赵王皱起眉头,说道:“王大人,时间紧迫,本王实在等不及了。您务必加快速度,为本王争取更多的支持。”
王天培回道:“殿下,下官明白您的急切心情。但欲速则不达,若太过激进,反而会弄巧成拙。下官近日已在士林之中散播一些对您有利的言论,只是效果还不显着。”
赵王无奈道:“也罢,一切全凭王大人安排。但王大人可要记住,本王的荣辱皆系于此。”
王天培说道:“殿下放心,下官定会尽力。只是这士林之中,人心复杂,还需慢慢引导。”
赵王急切道:“王大人,本王相信您的能力,可莫要让本王失望。”
王天培倚仗自己内阁次辅,江南士林领袖的身份,大肆为赵王造势。他利用自己在江南士林的影响力,召集众多文人墨客为赵王歌功颂德,撰写赞文。一时间,关于赵王的种种美德和功绩在江南地区广泛流传,引得众多百姓对赵王心生敬仰。
在朝堂之上,王天培更是不遗余力地为赵王争取利益。他常常在与其他大臣的争论中,巧妙地将话题引向赵王的优点和才能,试图让更多的人认可赵王。甚至在一些重要的决策中,他也会以赵王的名义提出建议,试图左右朝廷的决策方向。
一次朝堂争论中,王天培说道:“诸位大人,依我之见,赵王殿下的提议甚为合理,此事当从赵王殿下之议。”
李可正反驳道:“王大人,赵王殿下的提议未必周全,还需再斟酌。”
王天培怒声道:“你这是何意?难道赵王殿下还能有错不成?”
与此同时,北静王水溶也同时为赵王在贵勋中拉拢。他凭借自身尊贵的身份和广泛的人脉,频繁举办宴会,邀请众多贵勋参加。
在宴会上,北静王水溶总是巧妙地提及赵王的种种优点和潜力,暗示赵王将来可能带来的种种好处。他深知这些贵勋们最在乎的是自身的利益和家族的荣耀,便以此为切入点,描绘出一幅赵王掌权后他们将获得更多荣华富贵的美好图景。
柳芳说道:“北静王,这赵王当真能如您所说?”
北静王笑道:“那是自然,本王岂会信口开河。”
侯孝康犹豫道:“可这局势未明,还是小心为上。”
北静王说道:“诸位放心,本王自会安排妥当。”
有些贵勋被北静王的说辞打动,开始暗中支持赵王。而另一些则保持观望态度,既不想得罪北静王,又不想过早卷入这场权力的争斗。
随着北静王水溶的拉拢行动不断推进,赵王在贵勋中的支持力量逐渐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