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集《 楞严经修学法要》

楞严经修学法要 妙音0 5025 字 3个月前

假设你现在安住在妄想,你会感觉到一时的风平浪静,但是等到你逆境现前的时候,临终障碍现前的时候,你就来不及了。就好像一栋房子,你盖在地震带,你也觉得不错啊,但是等它发生事情的时候,你来不及了,因为你没有找到真实的安定的地基,没有找到真实的因地。

在整个《楞严经》当中:观相元妄,观性元真。我们安住于真如,再来观察这一切的假相,借假修真、历事练心,慢慢的开显真如本性,这个就是本经的整个修学的思想。

这两篇事实上,我们从前一段的别明到这一段的经文,这两段我们要讲。后面的十五堂课都在讲这两个观念。好,我们正式进入经文。

甲二、正文(分五:乙一、缘起篇。乙二、理论篇。乙三、修行篇。乙四、破障篇。乙五、功德篇。)

有了前面的基本概念之后,我们来看整部经文的结构:

佛陀在发明正念真如这个思想,是先有一个缘起篇,然后再讲理论,再讲修行的方法、讲破障的方法,最后才赞叹本经的功德。先看缘起:佛陀的出世,说法都要仗缘而生,佛陀不能够说没有因缘就说法,不可以。好像说一个医生,众生没有病,医生主动拿药给病人吃,不可以。所以佛陀的说法一定要仗缘而生,一定要有人示现。本经的缘起当中有五段:

乙一、缘起篇(分五:丙一、佛僧应供。丙二、淫室误堕。丙三、神咒护摄。丙四、当机悔请。丙五、大众愿闻。)

丙一、佛僧应供

这一段讲到佛陀跟大众师在结夏圆满时,应居士的供养,首先我们看佛僧应供这一段:

国王斋供

【时波斯匿王,为其父王讳日营斋,请佛宫掖,自迎如来,广设珍羞无上妙味,兼复亲延诸大菩萨。】

时是指什么时候呢?就是在农历七月十五那一天,等於是大众师的结夏安居圆满了,大家的戒定慧功德增上,所以居士们就来供养。这当中是谁先来供养呢?是舍卫国的国王波斯匿王,他为他的父亲死亡的纪念日,来承办种种丰盛的饮食,来供养大众师,以这样供养的功德来回向给他的父亲。

那他怎么办呢?请佛宫掖。他把佛陀跟大众师请到他的宫掖。宫掖是说当时的国王有三个殿,正殿跟左右的殿,正殿是他跟大臣讨论事情、处理国家大事的正殿,左右二个殿是迎请贵宾的。这时候他就请佛陀到他的二边的左右两个边殿,叫宫掖。他是怎么做的呢?自迎如来,广设珍羞无上妙味。他亲自为了表达他的恭敬,他亲自来到精舍请佛陀,而且他又广泛的、准备了很多的珍羞,珍羞就是煮熟的美好食物、具足无上妙味的食物。他不但礼请佛陀,也请了很多的大菩萨,在经文当中提到有:文殊师利菩萨,还有很多阿罗汉像舍利弗、目犍连…等大阿罗汉。这个是讲到波斯匿王他去斋僧的情况。

臣民斋供

【城中复有长者居士同时饭僧,伫佛来应。佛敕文殊,分领菩萨及阿罗汉,应诸斋主。】

当然除了波斯匿王以外,在整个舍卫国当中,还有很多很多的长者居士,他们对三宝有信心,还是用很多的饮食,来期待佛陀的应供。所以佛陀慈悲,就命令文殊菩萨,分别的派遣很多的菩萨、阿罗汉,就平均的到各斋主家应供。就平均的到各斋主去应供。

这是佛教的一个规矩:就是说,佛在世的时候,因为七月十五那一天的意义特别的殊胜,因为大众师九旬用功,戒定慧的增上,所以居士在七月十五那一天,这天斋僧,功德是加倍的(印度如此,台湾也是如此),也因为这个斋僧因缘,当然就启动了本经说法的因缘:

丙二、淫室的误堕

整个《楞严经》的启动跟这个因缘是有绝对的关系。

【尔时阿难因乞食次,经历淫室,遭大幻术,摩登伽女以娑毗迦罗先梵天咒,摄入淫席,淫躬抚摩,将毁戒体。】

这段经文等于是,启动了整个《楞严经》的大教。首先我们看,尔时,这个尔时就是说:阿难尊者因为他身为佛陀的侍者,人长得庄严又很慈悲,所以跟居士的因缘非常的好;那么他在七月十四号,就是七月十五的前一天,他就应了居士的别请…个别请阿难尊者去应供;这别请的地点,从经文来看,应该是相当的遥远,离精舍有段距离;古时候也没有坐车,出门都靠走路,所以等到他应供过后,走回到僧团的时候,佛陀、诸大菩萨、诸大阿罗汉,所有结夏僧,全部都去应供,只剩他一个人,他只好一个人拿着钵,以平等心去乞食。

这时候他走着走着…不知不觉的走到淫女的处所,结果遭大幻术─时遭遇到一个势力很强大的、一种外道的咒术诱导。什么叫遭大幻术呢?这以下经文有说明:摩登伽女,以娑毗迦罗先梵天咒,摄入淫席。摩登伽女她跟阿难尊者,过去生有五百世恩爱夫妻的因缘,所以她看到阿难尊者很欢喜,就跟她母亲说;她母亲说:不可以!阿难尊者已经出家了,你怎么能够跟他结婚呢?摩登伽女说:我不跟他结婚,我生命就不能相续!她的母亲爱女儿就没办法,就用外道大梵天咒─娑毗迦罗大梵天咒,把这个咒语加持在一条毛巾上,然后饮食再用毛巾盖着送给阿难尊者,阿难尊者把毛巾打开的时候,就中了这个咒术,就不知不觉的被摄入到淫室当中,这时摩登伽女以淫欲心抚摸阿难尊者的身体,在这过程当中,阿难尊者是将毁戒体,将毁戒体当然就是还没有毁戒体,但是即将要毁戒体。

将毁戒体这一段蕅益大师提出了三个说明:

第一个、阿难尊者在整个过程当中,他是被动的,不是主动,这是过去业力的牵引,他没有犯罪的动机。第二个、阿难尊者在整个将毁戒体过程当中,他虽然起烦恼,但没有起颠倒。这一点非常重要!他烦恼在活动的时候,他心中的观照智慧没有完全消失掉,所以他的抗拒力,他那种防非止恶观照力还是存在的。在注解上说:阿难尊者这个时候是忆念佛陀。因为他没办法控制自己,他忆念佛陀如来大慈,宁不救护?佛陀的大慈悲,为什么不赶快来救我?表示他的正念没有失掉,所以他感应道交嘛!后来,佛陀命文殊菩萨将咒往护。第三个、阿难尊者从这个将毁戒体来看,他是示现一个凡夫。《楞严经》在《大正藏》有一百多个注解,到底阿难尊者在整个缘起当中,这个阶位是一个凡夫?还是一个初果?学术界争论不休,但是我个人同意蕅益大师的看法:从将毁戒体这四个字来看,阿难尊者示现是一个凡夫。

什么叫将毁戒体?

佛陀如果没有来救他,他是要毁破戒体,将要毁破戒体;初果的圣人,他已经不入色声香味触法,这个咒语拿他一点用都没有用的。初果有道共戒,怎么能够说将毁戒体呢?

从将毁戒体我们得知——

整个缘起的当机众是一个生死凡夫。

这样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鼓励啦。因为一部经的缘起,它会看出一个消息,这一部经它所加庇的对象是谁,对不对?你看《华严经》,请问的都是大菩萨,所以我们看《华严经》,只能随喜功德,我们做不到;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先随喜一下,把这善根种下去。但是本经不同,他是一个生死凡夫,活生生的凡夫,因为一念的妄动而堕落淫室,然后回来以后请佛陀开示,要怎样才能返妄归真。所以它这个完全是加庇一个生死凡夫。从将毁戒体这句话就知道以下的经文,都是针对生死凡夫来宣说,这一段等于是正式的启动整个楞严大教。所以《楞严经》的思想,是从染污的因缘出现了,佛陀才产生一个对治的方法。

好,我们今天啊,第一堂课先讲到这个地方。向下文长,付於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