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陷阱

这个方案显然不够理想,因为歼8的航程同样有限,未必能有效应对这种情况。

海军航空兵的沟通问题虽然棘手,但更大的挑战在于跨军种协作的复杂性。

在这个信息化不够发达的时代,不同军种间的快速响应机制尚未建立。

任何增援请求都得先从海军上报,再与空军协调,最后传达给相关部队。

这样繁琐的过程,很可能导致战机稍纵即逝。

技术专家许宁在短暂的沉默后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我们何不派电子战飞机去震慑对方?毕竟双方距离还远,短时间内不会相遇。

而且,我们施加的电磁干扰会让对方如同瞎子一般,难以锁定我们的飞机,主动权完全掌握在我们手中。”

原则上,歼轰电7尚在试飞阶段,归试飞院管理。

然而,在当前紧急情况下,海军航空兵需要承担起指挥的角色。

尽管如此,身为航空工业一部分的试飞员们,其身份依旧隶属于军队系统,因此许宁不能擅自发出指令。

他的建议直击要害,基地指挥官内心开始倾向于这个方案。

“你确定我们的干扰设备能对付F-4EJ的雷达?”

他问道,这实际上意味着他已经准备采纳这个建议,只是还需要更多的理由来支持自己的决定。

“AN/APG-66J是X波段的脉冲多普勒雷达,正是我们干扰吊舱研发时所针对的目标类型,应该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这样的回答为决策提供了坚实的依据。

“好吧,那就按照你说的去做,不过要确保安全距离,不要过于接近。”

指挥官最终同意了许宁的提议。

当然,这么重要的行动还是要向上级汇报,但可以边执行边报告,两者并不冲突。

命令一经下达,最激动的莫过于歼轰电7座舱内的两位飞行员了。

作为试飞员,他们是军队中的佼佼者,但却鲜有机会参与实战演练。

这次突发事件让他们有了展示能力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