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人言之有理。”另一位大臣附和道,“近年来,我大魏在科技、文化、经济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其他先进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微臣建议,应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鼓励民间创新,同时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学习先进经验。”
向丁听着大臣们的建议,频频点头。他知道,这些都是传承之外,大魏急需的创新之道。他看向一直沉默不语的工部尚书,问道:“周尚书,你主管工程建设,可有什么想法?”
“回陛下,”一向务实的周工匠站起身,拱手说道,“微臣以为,要想国家富强,必须先发展基础建设。道路、桥梁、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
深夜的议事殿内,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的声音越来越热烈,直至天边泛起鱼肚白,这场关乎大魏未来命运的讨论才告一段落。向丁站起身,眼神坚定地环视众人,缓缓说道:“明日早朝……”
第二日早朝,金色的阳光洒满议事殿,朝臣们精神抖擞,期待着皇帝的最终决断。向丁身着龙袍,步履稳健地踏上台阶,他的目光炯炯有神,语气坚定有力:“朕决定,采纳诸位爱卿的建议,推行新政!”
新政的内容包括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科技创新、发展教育事业、减轻农民负担等等。这一系列举措如同春风般吹遍大魏的每个角落,得到了大臣们和民众的广泛支持。百姓们奔走相告,欢欣鼓舞,他们看到了国家更加美好的未来。
为了让新政更好地实施,向丁决定微服私访,深入民间体察民情。他带着皇后丁瑶和年幼的皇子向明,换上平民的衣服,轻车简从地离开了皇宫。
一路上,向丁与农民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倾听他们的心声。他还走进工坊,与工匠们探讨技术革新,鼓励他们大胆创造。向明年纪虽小,但也敏锐地观察着这一切,他看到了百姓脸上的笑容,也看到了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父皇,为什么我们要离开皇宫,来到这里呢?”向明好奇地问道。
向丁慈爱地摸着他的头,说道:“因为我们要了解百姓的生活,倾听他们的声音,才能更好地治理国家。”
丁瑶也笑着补充道:“只有亲眼看到百姓的生活,才能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民生,才能做出真正有利于百姓的决策。”
他们来到一处正在修建的堤坝,看到工人们挥汗如雨,热火朝天地工作着。向丁走上前,关切地问道:“大家辛苦了,工程进展如何?”
一位老工匠看到来人衣着朴素,却气度不凡,便恭敬地回答道:“回禀这位老爷,我们正在修建新的堤坝,以防止洪水泛滥,保护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那就好,那就好。”向丁满意地点点头,“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你们这些辛勤的劳动者,你们都是国家的功臣啊!”
听到皇帝如此赞誉,老工匠激动得热泪盈眶,他和其他工匠们更加卖力地工作,希望能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夕阳西下,向丁一家三口坐在田埂上,望着远处金色的麦田,心中充满了希望。向丁指着那片金黄,对向明说道:“你看,这就是我们的国家,这就是我们的百姓……”微服私访结束后,向丁开始有意识地将向明带在身边,教导他治国之道。有时批阅奏折,向丁会特意询问向明的看法,即使向明年纪尚幼,提出的见解稚嫩,向丁也总是耐心倾听,并加以引导。
“明儿,你看这郑县令的奏折,说的是什么?”向丁指着奏折上工整的字迹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