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刘艺妃和众演员返回片场拍戏,刘义双手环抱着陷入思虑。
正如他心中猜测,楚轩的三幕式理论跟剧本创作也息息相关。
不仅如此,还跟整个影视制作环节牵扯上了紧密关系。
其余方面倒是与他无关,他一个编剧也不会去考虑别的点,只是针对剧本创作,作为公司的编剧不得不去思虑以后的创作方向跟楚轩的理论之间的关联。
“咔!”
“过了!”
第一场夜戏顺利拍完,孔生指挥着剧组各部门准备下一场戏。
刘艺妃换回服装和楚轩汇合,已是没了她的戏份,准备早点回去休息。
刘义、文木野等人跟着小两口上车,他们也准备一起聚一聚、聊一聊。
晚上,横城的街头开始热闹起来,一行人从剧组出发通过人来人往的街道返回酒店。
“嚯,这房间可以啊。”家庭式套房很有新鲜感,让刘义等人走进来不由四顾张望,顺带称赞一声。
“您好,点的餐到了。”从剧组启程回来的时候,刘艺妃提前让曾妮打酒店电话准备夜宵,来招待刘义他们。
“还得吃南方的小龙虾,入味。”刘义他们也不客气,在沙发上坐下后,和楚轩、刘艺妃一起开吃。
这年头吃小龙虾还没有一次性塑料手套,香气四溢的龙虾让大伙儿食指大动,各自伸手拿起一只红通通的虾剥了起来。
“你这个理论对剧本创作又是一个创新,要按照你的三幕式框架写剧本,最终的拍摄、剪辑才能达到你理论中的效果。”刘义把虾壳剥掉,拿出里头白嫩嫩的肉,放进嘴里咀嚼着,十分爽口。
楚轩把虾钳掰下一只,拿在手上放嘴里吃了点肉,点了点头:“这也对编剧创作的时候提供了一个思路和方向,更利于形成工业化的一个标准,对吧?”
“对。”刘艺妃剥着虾,油水都渗进了指甲,但她也难抵美味的诱惑。
众人吃着东西,缓缓点头。
作为编剧,在进行剧本创作的时候,怎么创作?这是所有编剧都遇到过的问题。
但依照楚轩的理论,那其中一个问题得以解决,或者说给予了编剧思考的方向,这个方向就是用三幕式来刻画人物。
很多编剧在刻画人物的时候,人物A给了动作,人物B给了反应,人物A回馈一个反应,然后又是人物A给个动作结束,如此循环。
此类情节的创作多不胜数,只因A是主角,所以创作语言镜头的时候都偏向A,导致人物A的动态是完整的,那人物B呢?
人物B就是纯纯的工具人,它的作用就是给个反应来衬托主角A。
以当下观众的视角来看,这好像没毛病,都是看主角的,配角或龙套谁看?
但从人物底层逻辑上来看,这个情节就是有漏洞的,是不完整的,是缺失细节的。
受方方面面的因素影响,国内绝大部分编剧都不注重这些,很多制片人和导演也不注重。
这就导致一个现象,观众们往往会发现,很多火剧,最后火起来的永远都是男女主,配角怎么也火不起来。
其中的一个原因很简单,配角的人物逻辑就有问题,导致人物的动态线路不完整,观众怎么可能跟不完整的人物产生共鸣?没有共鸣感观众怎么会记住这个人?不被观众记住怎么可能火?
这就相当于是,一个配角是难民,为了救全家人卖子女,可镜头语言只给了难民卖子女的画面,什么原因也没说清楚,情绪铺垫也通通没有。
本来是很同情很共鸣的一个情节,但这样一搞,观众会和这样的人产生共情吗?
又比如在很多古代剧里,男女主在客栈吃饭,大多数镜头的处理是店小二上菜然后男女主开吃,这个店小二“客官里面请”、“客官想吃点什么”这样的三幕式开始和过程都没有,只有个上菜的结果。
那这个店小二在这个情节里有什么用?人物情节都不完整,这个人物体现不出他所存在的价值。
还不如把店小二这个人物去掉,直接就拍男女主上桌吃饭,然后用对话推动主线,这样不是更好?
可很多编剧就要这么写,很多导演就要这么拍,总喜欢让些龙套出场,但龙套的情节又不完整,最终的效果就是抻时长,没别的意义和价值。
在场的他们都是专业人士,今晚看了楚轩的理论实践,各有收获。
如果把楚轩的这套理论作用在剧本创作上,它的影响是很大的,它会强行让编剧刻画人物的时候把人物刻画完整。
开始、过程、结果,就跟洗脑似的,不把人物三幕式刻画完整,心里会不痛快,总觉得少了什么东西。
楚轩的这套理论,讲究的就是人物逻辑闭合,由一个人物的动态引起第二个人物动态,然后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
不管有多少人物,只要遵循楚轩的三幕式理论,当把该情节创作完,就会发现所有人物都是满的,行为逻辑都是完整的,基本可以预料到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漏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是他们目前基于楚轩这套理论,作用于剧本创作上的最大的优点。
它会让每个编剧在刻画人物上都有逻辑思维,且是逻辑嵌套思维,不管人物关系网有多么的千丝万缕,编剧遵循楚轩这套理论,总会轻易的把这张网给捋清晰。
且正如楚轩所言,这个理论对于编剧来说,在刻画人物方面算得上是一个新的标准和定义。
如果遵循并习惯于用这套理论来刻画人物,就刻画人物的剧本创作这一个方面,就会形成一条很标准的创作流水线,从而加速剧本的创作。
当然,有利也有弊。
“不管戏份的多少,下至龙套上至男女主,都能够确保每个角色情节的完整,那这对编剧的水平要求就高了。”叶君侧用油腻腻剥过虾的手拿起筷子,夹了片凉拌牛肉。
楚轩的理论给予了编剧在刻画人物方面,有了个创作的思路和逻辑思维,保证了人物的完整性。
但是,不能保证人物是有血有肉的。
简单的说,能保证人物行为逻辑完整,但台词、情绪反馈等完全依赖编剧的水平和阅历。
以前不注重龙套和配角,但现在楚轩的理论非常注重这些细节,那自然对每一个创作剧本的编剧的水平要求将大幅度提高。
“编剧我们不是在培养吗,以后继续培养呗。”楚轩无所谓道。
对编剧的水平要求高,这对于影视创作来说难道不是好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