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现在,我们面对的敌人,他们不会因为我们的智慧而退让,或者说雄英哥哥要打东瀛,光有脑子可是不行的,靠的都是火炮长枪。”
唐赛儿一噎,仅仅片刻后,一头雾水:“雄英打东瀛了?!”
徐妙锦见唐赛儿一脸惊讶,便解释道:“是的,雄英哥哥已经决定要攻打东瀛,他跟我说,既然解决不了倭寇,那就解决了盛产倭寇之人的地方,结果是一样的。”
唐赛儿听后,眉头紧锁,她知道战争的代价是沉重的,不仅会牺牲士兵的生命,还会给百姓带来无尽的苦难。她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妙锦,战争并非唯一的选择。有时候,通过外交手段和智慧,我们同样可以达到目的。”
徐妙锦听着唐赛儿的话,点了点头:“雄英哥哥说了,有很多办法,但是时间太久了,现在交通运输也不方便,还是打仗最简单。”
“打仗简单,但后果呢?”唐赛儿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忧虑,“战争会带来破坏,百姓流离失所,家园被毁。我们应当尽量避免,寻找和平的解决之道。”
徐妙锦沉默了片刻,笑道:“对啊,我知道你说的对,可是打赢了,那些百姓成了咱们大明的百姓,不就不用流离失所了。”
唐赛儿叹了口气,这小妮子脑子里长的全是肌肉,怎么都皆是不通。
“罢了罢了,咱们还是赏花吧,那些事自是有他们男人去想,咱们安安心心在这后宫里就行了。”
徐妙锦点了点头,推着唐赛儿又朝着另一边走了去。
乾清宫内,一只信鸽飞了进来,蒋瓛看了看,抓起鸽子朝着朱雄英的位置走了过去。
“殿下,信鸽。”
朱雄英点了点头:“将信件取出来吧。”
蒋瓛小心翼翼地从信鸽的腿上取下信件,递给了朱雄英。朱雄英展开信件,迅速扫视了一遍,眉头微微皱起。
“雄英,信中说了什么?”朱标抬起头,好奇的看了过来。
朱雄英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说道:“是关于东瀛的战事,他们已经打起来了,而且现在,咱们好像有机会一统东瀛。”
朱标听后,神色一紧,他深知战争的复杂性,也明白东瀛之战对大明的影响。“一统东瀛?这可不是小事,需要谨慎行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朱雄英点了点头,表示理解。“是的,父王,我明白。但东瀛的战事已经开启,我们不能坐视不理。若能一统东瀛,对大明的长远发展将有莫大的好处。”
“就靠那几艘船吗?用不用我再派点人去?”朱标问道。
“不可。”朱雄英摇了摇头:“如今东瀛也在内战,我那几百人去了,完全可以浑水摸鱼,做大做强。”
“若是爹您叫人去,那就是开战,现在那几百人,完全可以说是一伙悍匪,大义上,咱们可不能被那些文臣们给找到机会弹劾。”
“可是几百人就打东瀛,会不会太荒唐了。”朱标一脸疑惑。
“打得了就打。”朱雄英笑道:“打不了的话,找找机会骚扰一下,让他们顺利统一了,可不是个好事。”
朱标听后,眉头紧锁,他深知儿子朱雄英的胆识和谋略,但同时也担心这是一场没有把握的冒险。“雄英,你有把握吗?东瀛虽小,但其民风彪悍,且地形复杂,不易攻取。”朱标忧心忡忡地问道。
朱雄英自信地回答:“父王,你老老实实的等着分银子就是了,哪来的那么多话。”
朱标点了点头,有些心动:“我手里还有一支力量,你姥爷留给我的,用不用……”
朱雄英摇了摇头:“您自己留着吧,需要帮忙的时候,我会去找祖父,爹您多想想科举改革的事,那玩意可比打个东瀛费劲多了。”
说到这,朱标铜扣的捂着头:“别说了别说了,说起这个我就头疼。”
“户部前两日刚找我说这事,说多花了多少多少钱,要是改革,那所花费的银钱不计其数。”
朱雄英见状,微微一笑:“父王,科举改革是国家大事,虽然耗资巨大,但长远来看,对国家的益处是不可估量的。选拔人才的机制一旦完善,将为大明培养出更多有才能的官员,这对国家的治理和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朱标点了点头,叹了口气。“你说的我都懂,希望你派去东瀛的人能有好消息吧,不然钱不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