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曦的讲学,主要围绕时政、律法、史治。
死读书谁也会,可策论这一块,若无人指点,真真寸步难行。古代不像现在,书籍多又方便,当时的书籍多为珍藏,轻易不为外人看。
想获得正确先进与时俱进的策论知识,要么自己悟,成功几率很小,要么游学,四处聆听大师讲学,但能听到的几率也不大。
由此不难想象,朱曦三场讲学的火爆程度了。
书院的学子们甚至自发在一进院门的大广场上建造了一个大圆台,供朱曦讲学用。
乔小平第一次感受到这么浓烈的求学氛围,心中澎湃不已。
朱曦讲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将自己的政治观点灌输给这些未来的秀才举人,也算是提前为齐昊打点人心了。
熙贵妃这一招,极妙。
相较于齐凌那边,只一心拉拢在朝官员,熙贵妃的眼光更长远。皇子们都还小,皇帝身子骨健硕,少说也得十几年才到针锋相对的时候,她是当朝宰相的独女,其下门客不计其数。再加上昊儿为长,名正言顺,更得文官清流拥护。
为今之计,不能做太多,皇帝知道了定然大怒,也不能什么都不做,失了先机。
所以,未雨绸缪是最好的。
让拥护昊儿的朱曦,去全国讲学,美其名曰,帮助大周穷苦读书人,实则,早早拉拢未入仕的人才。
皇上也十分高兴。
在他看来,昊儿虽天资愚钝些,但心系黎民,前面延了税赋,现在又提议大学士讲学,行事之间,颇有仁君风范。
心中的天平不知不觉偏向了齐昊。
不管上头怎么想的,像乔小平和童夫子这样念书无门的人,的的确确是受了大益处。
众人虽然都带了手札,但速记的本领却不及小平,往往是听着忘了记,或者记着忘了听,手札上记的东西也乱七八糟。
小平速记自有一套窍门,记一些关键词,回去后再整理复原,与朱曦原话相差无几。
童夫子抄小平手札时被人看到,一时之间,她的手札被人争相借阅。
最后,乔小平干脆誊了一份,被人贴在了告示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