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再见茅老道

天授之剑 梁上齐人 2241 字 3个月前

罕井,已然成为一座大城。

围绕着大湖而建的一座座房屋如同镶嵌在八卦盘上一样,以大湖为中心分成八个区块,街道整齐,栽种的是柿树,柿子花零零点点,如闪烁黄光的繁星,挂在树冠上,十分好看。

栽种柿子树是小双的主意,罕井这个地方,虽然已经改天换地,成为中洲西北部的鱼米之地,但是,北部时不时袭来的狂风还会多少夹带一些灰尘,而柿子树不但适合这个地方的气候,而且由于其冠盖庞大,耐寒而且耐旱,可做防护风沙的树种,满城栽种,抗风抗沙,而且秋天的时候硕果累累,可吃可入药。

小双的房子临湖而居位于正北乾位,前后七进院,朱陶阳及四护卫,上官沉香,李乐天,李乐童,刘戈再加上一些洗衣做饭打扫庭院的人都住在这个区域。

现在,无双商行已经开遍中洲北部,最远到云州,西至邕城东到燕海之地,向南则到禹河北岸,商路已经打通,以罕井为中心枢纽,水路陆路皆畅通无阻,产业涉及矿产食盐炼器布匹等等,一向相对贫瘠的中洲北部,因为无双商行而变得富庶,而且,也正因为有无双商行,中洲北部变得百姓安居乐业。

小双一直在找一种规则,并非王侯将相一类的统治规则,而是一种民管规则,在并州所辖地界,李东阳名义上是朝廷的刺史,实际上是百姓的父母官,所辖各地衙门,最小的村镇都由民选自治,州府备案考核,能上庸下,而无双商行也要受到官府节制,以防出现类似赵氏商行那样游离于朝政管辖之外,形成尾大不掉的巨大势力。无双商行的利润,由官府再分配,最终再用之于民。

这一套规则不可谓不先进,除了并州,其他北部州郡纷纷效仿,以至于成为一股风气,百姓称赞,官员们也干劲十足。

小双从罕井到雍州到并州再北上云州,带领上官沉香等人各处忙碌建设无双商行据点,可谓一刻不得闲。杨玄丰来到之后,也被小双安排在罕井,其带来的兵士也分散在北部无双各商行据点,其实杨玄丰最大的喜好恰好也是做生意,在红庙村时,杨玄丰十四岁开始奔波,岭上岭下的推手推车倒卖番薯和红高粱,其实红庙村的第一个酒坊就是杨玄丰一手操办的,为了养活那一大家子人,他是最出力的的老大。

现在杨玄丰觉得日子过得很充实,比在朝中担惊受怕好得多,在罕井,老司徒杨玄丰可谓大爷,经常背着手,身后跟这几个拍马屁的跟屁虫,南山北山的转,下矿井勘察水文,各商铺视察一番,指出点毛病,看着那些点头哈腰的各个负责人,心中有无限满足。有时候也后悔,后悔小双小的时候还揍过他,一脚踢出,那鼻涕孩便如二踢脚,“腾”的一家伙上天,“啪”的一声掉在地上,小屁孩往往是咧咧嘴,不敢哭,瘸腿回家。兄弟媳妇不是个省油灯,找到大伯哥一顿吵吵,然后也就没下文了。现在再看到小双,看着那小子长得人模狗样的,还挺孝顺的,自己有时候过意不去,提一嘴“我还揍过你呢?”,小双就笑呵呵开玩笑,“让我记仇?”,杨玄丰瞪眼睛,“你敢?”,然后小双就拿出两坛酒,爷俩就蹲在门口,有一句没一句的聊起红庙村,聊起去世的爷爷奶奶,聊起红庙村的老老少少。有时候小双就说,“要不去孔雀国那边,去红庙村,老少爷们儿都在呢。”,杨玄丰就摇头,说是等过一阵子,再说在这还没待够,让我先威风一阵子过过瘾,然后再去看看,老亲少友再亲,也不是家人,父母一去,家乡变故乡,三两天客气,过了三天就讨嫌了,有你大娘在我身边,我们两口在哪儿哪儿就是家了,你要是不嫌弃,你身边就是我们老两口的家。

在红庙村的小双是个谁也不太当回事的鼻涕孩,再说,那个时候,红庙村的人都是普通百姓,想不起太多的事情,肉眼凡胎的也看不出这个小子有啥特殊,长不开,一脸褶皱,跟个小老头似的,到处疯跑,挂着鼻涕,衣襟和袖子被鼻涕蹭的锃亮,见人打招呼,头一个字说完,第二个字就已经跑出去好几丈了,远远不如那九个孩子,虽然都是面黄肌瘦的鼻涕孩,但是怎么看也比那孩子顺眼所以,村里人断定,小双那孩子要不长不大就得夭折,要不,没出息,一辈子窝在红庙村,媳妇能不能娶得上都难说。

现在,杨玄丰不胜唏唏,没想到,自己的晚年恰恰还指望着这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