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英雄回家

天后邀我出道 圣兮 2336 字 3天前

电影的后劲十分强劲,很多老兵被社区人员组织安排观看了这场电影,也有很多人接受了采访,讲述了这场战役的细节。其中最让人们震惊的是他们参加战役时的年龄。

“我今年九十四岁,参战的时候刚好二十岁。”

“我九十岁了,十六岁参军!我还有两个哥哥,他们没能活着回来,永远的留在了半岛的土地上。”

“参加战役的时候我十九岁,去战场之前,我答应了村子里的一位姑娘,说好了回来就娶她。可是你们也看到了,我这个样子咋可能拖累人家嘛!”老人接受采访时,情绪有些激动,还举起了自己的光秃秃的双手,那是战争留下来的痕迹……

因为这部电影,越来越多关于这场战争的细节被大家所熟知,越来越多的英雄事迹也通过老兵们的口述传到了网上。

而电影中的另一个细节,也终于被观众们发现。那就是米军最后一次修补桥梁所用到的材料,正是岛国提供的。这两个国家都是觊觎华夏资源的,即便是现在,他们仍旧不会放过任何诋毁和抨击华夏的机会。

华夏近现代的历史上,最惨痛的两场战役,也是和这两个国家之间展开的。想到这些,民众的民族情绪达到了最顶点……

就在这种情绪的酝酿下,时间来到了假期的第五天。水门桥的票房毫无疲软,突破了四十亿。这样的成绩,震惊了一众的圈内人士。

但是这一天,网友们讨论的重点不再是电影,而是电影里那些真实存在的英雄们。只因为今天,是他们回家的日子!

这一天,沈城青年大街的街道两旁聚集了大批的民众。但是他们没有一个人大声喧哗,全都表情肃穆的望着大路的尽头,那正是烈士们回家的路。街道两旁,所有大屏幕上都亮起了迎接英雄回家的标语。

这一天的沈城显得格外安静,青年大街到沈城烈士陵园的道路全部戒严。奉天机场的工作人员也早早的做好了准备,在飞机落地的一刻,他们就会为这些英雄送上最高规格的礼仪。一套也将在在这个庄严的时刻,全程直播英雄们的回家之路。

上午十点,直播准时开始,不能来到现场的华夏民众们纷纷守在了电视机前。很多孩子不明白大人们的表情为什么这么严肃,但都乖乖的坐在了电视机前。

很快,载有烈士遗骸的专机降落在了奉天机场。经过一段时间的滑行,飞机的速度渐渐慢了下来。就在这时,几台消防车在跑道两旁喷出了大量的水柱,这是迎接英雄们最高规格的礼仪–过水门!

飞机停稳,舱门打开,一队士兵手捧烈士们的棺椁整齐且缓慢的走下了飞机。此时,等待许久的士兵方队开始整理仪容仪表,他们将从战友的手里接过先烈们。

交接仪式开始,等在机场的士兵们从护送遗骸的士兵们手里接过了棺椁。这一个仪式完成就代表着这些烈士们真正的回到了华夏大地,这片他们深爱着且守护着的土地!

在交接仪式中,一个细节打动了所有国人。其中一个士兵在接过棺椁的一刻虎目泛红,更是紧紧的咬紧了牙关。军人的职责提醒他不能流泪,可看到这一幕的观众们却是直接泪崩了。时隔七十年,二十岁的他接过了“二十岁的他”。正是这样的他或“他”,才守护了这片土地的和平。

士兵们列队走上军用卡车,车子缓缓的驶出机场,朝着青年大街的方向驶去。不多时,道路的尽头,警车铁骑开路缓缓的驶来,后面跟着的是两辆军用卡车。所有人都知道,那两台车里面,正是他们迎接的英雄。

“全体都有!”一个现场的指挥官大喊一声,街道两旁的公职人员整齐划一的向着车队的方向敬礼。民众们同样自发的举起了自己的右手,凝重的注视着驶来的车队。这一刻所有人都眼含热泪,但却都没有发出声音。

电视机前的孩子们不明白自己的长辈为什么都哭了,但他们知道,这些人深爱着自己。他们举起小手,暖心的为大人们擦去泪水……

车队很快驶出青年大街,转入了北陵大街。这时,一个清脆的声音从安静的街道上响起:

“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稻香、号子、白帆。从嗅觉、听觉和视觉上构成了一幅安静祥和的画面。此时,青年大街上一块巨大的屏幕开始出现画面。

画面中的影像很模糊,但依然可以分辨出里面人们的笑脸。那正是建国初期,人们面对来之不易的和平,透露出的最真挚的笑容。大人们在田间劳作,孩子们在旁嬉笑打闹,成熟的稻田仿佛昭示着好日子真的来了……

前世在创作这首歌作为上甘岭主题曲的时候,词作家乔老先生首先想到的便是长江边上的场景。导演问过乔老先生,开头为什么不用长江万里或者万里长江。乔老先生说,长江“太大”,那样写会让那些没有住在长江边上的人失去亲切感。

小主,

事实证明,乔老先生说的是对的。一条大河,每个人的故乡都会有这样的一条河,每个人的记忆中也有关于那条河的生活与美好。

亲切生动的歌词,打动了现场和电视机前的所有人。我们希望和平,渴望新生活,可是面对强敌的步步紧逼,我们只能站起来反抗。就像画面里面的老人和孩子,还有那一条大河,正是他们希望守护的东西。

“这是美丽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明媚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