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重判

第四百七十四章 重判

对方竟敢公然自称主事,照理说以朱樉在户部的身份地位应当对其有所了解才对。

就在这时,帐篷的门帘突然被猛地掀开,一道身影迅速闯入了朱樉的视野之中。

首先映入眼帘的,竟是一张全然陌生的年轻面庞。

朱樉眉头微皱,心中暗自思忖着自己是否曾经与这人打过交道,但任凭他如何努力回忆,脑海里都找不到关于此人的半点印象和线索。

而眼前的年轻人,在看到朱樉之后同样瞬间愣住,仿佛石化一般呆立当场。

虽说朱樉并不认得这个年轻人,但反过来,这年轻人却是知晓朱樉的。

毕竟,这位在官场上‘声名狼藉’,‘臭名昭着’的朱樉,在整个大明可谓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

不仅所有的官员,勋贵们对他耳熟能详,就连他们的子嗣后代也都无一不识得这位大名鼎鼎的人物。

更有甚者,一些人还特意找来朱樉的画像,用以教导自家孩子:倘若在外偶遇朱樉,切记万万不可去招惹他!

以至于在朝堂之上,甚至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宁可朝堂喷太子,莫要外面惹秦王。”

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了朱樉在官场上的恶名之盛。

要知道,在朝堂之上即便不小心激怒了太子朱标,只要所犯过错并非重大,朱标通常都会宽宏大量,不予过多计较。

可要是得罪了朱樉,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要么脑袋搬家,要么一下朝就得惨遭一顿毒打。

由此可见,众人对于朱樉的畏惧已然到了何种程度。

尽管朱樉几乎不参与早朝之事,然而他的那些弟弟们以及隶属于秦王党的众人却是每日必到朝堂之上。

其中,像朱棣,朱桢这样的人物,只要身在京城,定然会被太子朱标拽去一同上朝议政。

不仅如此,还有一大群仰仗着朱樉而获取爵位与官职的功勋之后,大小官员们,他们也都无一例外地按时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