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宋年间,江湖波诡云谲,各种势力暗流涌动。包拯,素有“青天”之称,公正不阿,仁侠至义,他的智慧和洞察力在无数桩冤案中屡屡展现。此日,包拯接到一个紧急的案子,受害者为一位名叫李瑾的女子,近日被发现在城西的一条小河里,尸体横漂,面容扭曲,显得十分痛苦,令人发怵。
案件的发生使整个汴京为之震动,李瑾的身世显赫,她乃是望族之女,父亲李大人担任朝中要职,家境殷实,美貌出众,娇嫩的肌肤如同新剥的白莲,清丽脱俗。然而,偏偏这样一位素有美名的女子,竟然在如此短暂的光阴内惨死,众人皆感不可思议。
包拯立刻赶往现场,城西的河边草丛中早已围满了看热闹的百姓。包拯一到,立刻便掀开一旁的尸布,仿佛连天上悬挂的明月都为之显得黯淡无光。李瑾的长发散落,衣衫凌乱,目光含恨,似乎在诉说着不为人知的故事。包拯沉吟片刻,心中暗道:“这桩冤案看似简单,背后却似乎隐藏着深似海的迷雾。”
“展昭!”包拯一挥手,召唤出在一旁静默无声的展昭。
展昭眼神坚定,随即走上前来,微微一躬身,展现出他的侠义之气:“大人,属下愿意全力协助您破案。”
包拯点头,心中暗忖:“如果能调查清楚李瑾的死因,必然能揭露背后的真相。”于是,他开始询问在场的众人,展开调查。
不远处,李瑾的父亲,李大人愁眉不展,瘦削的脸颊上满是焦虑。他恳求包拯能给出一个交代,言辞恳切中透出无尽的哀痛。“包大人,瑾儿那般洁白善良,怎会如此凄惨?岂非冤屈?”
李瑾的母亲则在旁声泪俱下,哀嚎着生前对女儿的种种关爱,令人心痛。包拯看着父母那泛红的眼眶,内心的正义感更甚,暗下决心要揭穿真相。
经过初步的询问,包拯发现李瑾生前的情感生活颇为复杂。她曾与一个名叫孙皓的公子交往,但两人因家族反对而分手。此时,公孙述走上前来,“大人,关于孙皓,我听说他近日异常激动,似乎对李瑾的死有些过于敏感。”
“你之所言,倒值得一查。”包拯点头,毅然决定查访孙皓。
随即,包拯一行人便来到了孙家,孙皓的府邸门外,阳光正好,长廊内散落着几片枯叶,仿佛着急的心情也随之流淌而去。孙皓见到包拯,面露沉重,长叹一声,眼中带着阴郁,“李瑾死了,我……我再也无法从这痛苦中解脱!”
“孙公子,可否告诉我你与李瑾的关系?”包拯直入主题,目光如炬,直视着他的眼睛。
孙皓神色慌乱,试图掩饰,喃喃道:“我……我与她早已断了,虽心有不甘,但我无能为力。我真不愿再提及她。”他似是想转移话题,讲起他近期的烦恼。然而,一番话听来,包拯却感到有些不太对劲。
“李瑾留下的死因尚未明晰,你却如此心痛,仿佛她尚在你心中一般。”包拯继续追问,毫不放松,想要找到更多线索。
孙皓脸上多了一丝愤怒,“她若活着,一切都会好起来!这逼迫她的,怨恨她的,必定另有其人!”
包拯定睛盯着孙皓,心中开始盘算:“此子或许有些猫腻,但他是否能成为证人,亦或是更深层的谜团?”
此时,马汉与王朝也在一旁打量着,马汉嘀咕道:“我总觉得他在隐瞒什么,或许有所企图。”
“我们不能只凭感觉,更要找到确凿证据。”包拯深知,只凭直觉行事常常误人误事。
待走出孙家,包拯提起了另一名可疑的人物,李瑾的仆人陈福。行至陈府,包拯要求陈福作证。陈福面露恐惧,身形有些发抖,似乎在合理化自己的双手。“大人,属下只是个仆人,瑾小姐向来待我不薄,我怎会对她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