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冲和达旗木的表现,让蒯龙暂时放下心来,看来有了广大的草原,他们的心结已经打开。
只是,这样的心结早晚也会因为草原领地的变化而变化,要是不能完全的把游牧的人群思想转变过来,西疆也只能是暂时稳定。
御史们所做的事不是短暂的事情,而是一件关系到千百年社稷的关键。
现在这样的条件下,蒯龙忽然明白了一件事。
不管是师父、佘宇晨还是任何人的布局都是着眼在大蜀国原有的疆土。
东、南暂时没有拓展的可能。而北域因为旗旦族导致蜀国兵发北域,如今北域属于蜀国疆土之外的已经类似黑沽族居住的地方,人类生存已经很不易,要想有大量的人口居住是不可能的,更不会对大蜀国造成边境威胁。
现在唯一还不确定的是西疆。
既然如此,就把原本“大蜀国”的领地让出来,倒是要看看谁要做什么。
而且,家人在京都他也不放心,还不如回到这片熟悉的西疆领土,至少在这里,新任的官员与原来的蜀国并无多少情感而言,谈不上什么绝对的忠诚,而且自己把黑沽族融入了进来。
相对于其他的疆域,西疆,这个多族融合的地方,他的威名更盛,想要在西疆发生兵变的可能性最低。
而且,他的精骑和河曲军在这里更有用武之地。
想到这里,蒯龙下了一道旨意,让亲卫传回京都,他要迁都安图城。
他相信这个消息在京都一定会引起轩然大波,所以,另外拟定了三道旨意,分别送往南疆自己的师兄相州王、北域东营王易凤英和东域平东王魏玉华。
另外给在南山的师兄毕旧也送了信前去,如果有其他师兄弟的消息,无论如何都要让他们做出选择,是回到南山还是选择一地居住,让他心安。他相信毕旧会明白他的意思,不是他不相信这些师兄,毕竟他们看在那不承认自己师门弟子身份的江应天还有没有别的安排,他不清楚只有这些师兄全都在一个地方稳定下来,他才不会担忧。
圣旨回到京都,果然是京都之中顿时朝堂之上议论纷纷,特别是大臣们认为迁都之事太突然,而且西疆的生活环境比不上京都,但圣旨下来想要抗旨,现在还没谁敢公然提出。
左辅明善在和右辅韦昕在商议之后,给蒯龙回了一封奏折,言明迁都之事不可一蹶而就,否则朝廷重臣都会人心不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