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这个人物,一直是一个立场摇摆、态度暧昧的人。在与朝廷的交往中,他并没有真心实意地为朝廷效力,而是采取了一种表面顺从、实则保留实力的策略。他深知在动荡的时代,只有保持一定的实力和影响力,才能确保自己的地位和安全。因此,他在与朝廷的互动中,总是表现出一种既不完全反对也不完全支持的态度,以此来维护和发展自己的势力。
当曹变蛟出现并成功地击败了鞑子时,吴三桂深感震惊和危机。他深知鞑子的战斗力和实力,因为他自己曾经与鞑子交过手,深知其强大。而曹变蛟能够将鞑子打败,这无疑证明了曹变蛟的实力远超吴三桂的预期。对于吴三桂来说,这不仅是一个军事上的挫败,更是一个心理上的打击。因为他意识到,如果曹变蛟的实力如此强大,那么自己在与曹变蛟的竞争中,可能会处于劣势。
吴三桂开始反思自己的策略和立场,他意识到,如果继续采取首鼠两端的态度,可能会被曹变蛟和其他实力派人物所超越。他需要重新评估自己的实力和地位,以及如何在这个变革的时代中,确保自己的利益和地位。
总的来说,吴三桂是一个善于观察和计算的人,但面对曹变蛟这样的强者,他也会感到不安和压力。这也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每个人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和地位而努力,而吴三桂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在那个动荡的历史时刻,吴三桂的选择并非出于个人的偏好,而是被局势所迫。他深知,李宇和曹变蛟对于他们这些军阀的存在持有极强的反感和排斥。尽管吴三桂在名义上是属于朝廷的一员,但实际上,他在自己的领地内,就像一个真正的皇帝一样,拥有绝对的权力。
如果吴三桂选择放任曹变蛟去支援李宇,那么一旦李宇成功地推翻了朝廷,对于吴三桂这样的军阀来说,后果将不堪设想。因为他们的存在和权力,都是基于朝廷的权威。一旦朝廷倒台,他们的地位也将受到严重威胁。
此外,吴三桂曾经考虑过投靠李宇,但经过深思熟虑,他发现这样做的代价太大。如果他真的选择投靠李宇,那么他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权力和地位都将消失,这对于他来说是难以接受的。这也使得他重新考虑了自己的选择,决定不再投靠李宇。
因此,在这个关键时刻,吴三桂非常清楚,他和朝廷之间的关系就像是一根绳上的两只蚂蚱,相互依赖,一旦一方出现问题,另一方也会受到影响。所以,他不得不选择拦截曹变蛟,以保护自己的利益。
既然如此,那么吴三桂,你就别怪我不客气了。曹变蛟见说不通,那么也就不再耽误时间了。他深知山海关的重要性,一旦攻破,朝廷的援助将会变得轻而易举。
于是,曹变蛟立即下令全力进攻山海关。他派遣了最精锐的士兵,他们手持利剑,身披铁甲,气势磅礴地向山海关发起了猛烈的攻击。战鼓声震天响,战旗飘扬,士兵们的呐喊声回荡在山谷间,仿佛要撕裂天地。
山海关守军奋力抵抗,他们利用城墙的优势,箭矢如雨般倾泻而下,石块砸向敌军。然而,曹变蛟的军队并不畏惧,他们勇往直前,攀爬城墙,与敌人展开激烈的肉搏战。战斗异常惨烈,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经过一番激战,曹变蛟的军队终于突破了山海关的防线。他们迅速占领了关内的重要据点,将守军逼退到了城中心。随着胜利的到来,曹变蛟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
现在,没有了山海关的阻碍,曹变蛟可以随心所欲地调动兵力。他计划派遣大批援军进入朝廷,以支援李宇的势力。这样一来,他将能够在朝堂上获得更大的影响力,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
曹变蛟知道,这场战争的胜利只是一个开始,他还有更多的目标需要实现。他决心利用这个机会,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成为朝廷中的重要人物。他相信,只要有足够的兵力和资源,他就能够实现自己的野心。
然而,曹变蛟也清楚,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伤害是无法避免的。他心中暗自发誓,将会尽量减少无辜百姓的伤害,并尽快恢复山海关的秩序。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人民带来和平与安宁。
于是,曹变蛟开始着手整顿军队,准备进军朝廷。他组织了一支庞大的队伍,包括步兵、骑兵和弓箭手,以确保行军的安全和战斗力。他还派出使者前往各地,招募更多的士兵加入他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