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小安说的不清不楚,大家听到云里雾里。但他们又好似听的明白了。
“世间万物,都有它的道理在。要不停追问事物的本源是什么?这就叫做格物。
而等追根溯源之后,明白了它,就可以利用它,生产它。并且找出它相生相克的,相互关联的事物。这叫做致知。
‘格物致知’,这样的道理,你们能懂吗?”
张月如与安心摇摇头。她们才不管格物致知,她们只管这物“物”好不好吃,好不好用。
诸葛瑞倒是懂几分。但更多的是懂表面。
“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诸葛瑞学习诸葛亮的读书观,只看大面,不求细节。
而潘小安说的这件事,明显是在细节中找细节,不停的寻根溯源。
这对诸葛瑞来说,实在过于烧脑。可他又不得不服气。
至少这米花,不是做出来了吗?
潘小安这一套理论和操作,若是在宋廷,多数会被扣上下九流的工巧技,登不上大雅之堂。
但在安国,在金州府,科学的土壤,已经渐渐肥沃起来。
懂就是懂,不懂就不懂。不懂装懂也没事。但去嘲笑别人的发明和想法,这在安国是不被允许的。
安国群臣,已经看见科技带来的便利。便是有人不以为然,也不会去抵触。
四书五经,能教你做人的道理。可却不能教你,肚子饿得时候,该靠什么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