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性忠签完军令状,立马带敢死队,通过威远门内城城门,掩蔽进入瓮城,列队待命。
秀才朱国治,则带着三万民工队(两万六千运输队、两千担架队、两千伙夫队),在城下待命。
担架队两人一副简易担架,伙夫队则是不停和面蒸馒头,运输队则是背篓、箩筐、扁担,各不相同,都做好了随时支援城头的准备。
崇祯则身着一身飞鱼服,走在前头,带着杨二哥、徐骏达、方正化、李若琏、徐缺,杀上威远门。
威远门外,果然如崇祯所料,阿巴泰率领正黄旗、镶黄旗六万大军,在护城河对面列阵。
遵化城的二十多门火炮,也运到了。
镶黄旗汉军统领刘之源兼职炮兵统领,列炮阵于大军最前面。
炮阵之后,是抬着高大云梯的八旗汉军敢死队。
敢死队之后,是护军统领鳌拜指挥的旗人督战队。
旗人督战队之后,两黄旗主帅阿巴泰,站在两杆黄色的龙旗大纛之下,一杆正黄旗大纛,一杆镶黄旗大纛,
眼里,满意盯着眼中的猎物:蓟州城。
阿巴泰身后,则是盔甲明亮、列阵整齐的六万骑正黄旗、镶黄旗大军。
每一骑,都身着棉甲,手持弯刀,背负箭囊。
清晨的朝阳射来,金黄色的棉甲,更加金光闪闪,好似天兵天将下凡。
另一边,平津门外,努尔哈赤次子代善则率领着六万红衣红甲的正红旗、镶红旗大军。
火红的朝阳射去,红色的棉甲,红得就像天边的火烧云,仿佛要蓟州城焚烧殆尽。
红衣红甲,黄衣黄甲,其实都是棉甲。
在火器时代,旗人的棉甲、比盔甲更实用。
特别是在北方、在辽东,棉甲一是可以御寒。二是重量比铁甲轻,骑兵作战速度更快、跑得更远。三是可以有效防御三眼火铳。
三眼火铳一射一大片,棉甲好折叠,可全身包裹,只露两个眼睛。
三眼火铳射来,闭上眼睛、扭过头,就能护住全身,继续前冲。
枪声过后,再睁眼,弯刀已到明军身前,举刀就可以收割人头。
突然,威远门下,一声凄厉的号角响起。
平津门外,也同时响起一声凄厉的号角。
崇祯急忙下令:“传令,全体躲城垛反斜面之下,盾牌覆身,注意隐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