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元殿上随即响起一阵歌功颂德之声。
李瑛目光扫向大理寺卿李琬:“没收晁衡家产的事情就着落在你们大理寺的身上,并把晁衡的尸体还给他的家眷。
此人说起来也算是个忠义之士,就让他入土为安吧!”
“臣遵旨!”
李琬拱手领命。
李瑛又接着道:“说起来晁衡也算有功,正是他暗中私通李隆基,告诉洛阳逆庭朕遇刺身亡,方才骗的李隆基亲征长安,钻进了朕为他布下的口袋,目前被仆固怀恩围困在了郑县城内。”
含元殿上再次响起一片颂赞之声。
“圣人神机妙算,便是太宗再世亦不及也!”
“将计就计,好计谋啊,纵是诸葛再生也不过如此啊!”
“哈哈……陛下有勇有谋,李隆基哪里是对手,平定洛阳叛庭,指日可待!”
等赞颂声逐渐平息之后,李瑛又道:“朕决定亲自去一趟郑县,争取早日迫降李隆基,结束这趟战事,诸位爱卿快点把这段时间积累的重要政事禀报上来。”
李瑛话音落下,六部、九寺、五监的主官纷纷站出来启奏这段时间积压的政事,免得李瑛出征后找不到当家做主的人。
这场早朝持续了两个半时辰,从辰时中一直持续到午时末方才结束。
议事完毕,李瑛又钦点吏部尚书李祎、太师萧嵩、兵部尚书李泌、工部侍郎李白、监门卫大将军吕奉仙等人跟随自己出征郑县,迫降李隆基。
李泌站出来建议道:“臣建议让宁王随行,他是太上皇的兄长,由他规劝太上皇,必能动摇他的意志。”
“李卿言之有理!”
李瑛目光落在七十岁的申王李祎身上,“那就有劳皇叔去一趟宁王府,邀请他老人家随军前往郑县。”
李祎捧着笏板领命:“臣遵旨!”
“太子过了年就十三岁了,也该学着接触政务了。朕出征之后,由太子监朝,学习处理政事。”
最后,李瑛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下达了让太子李俨监朝的决定。
“朕不能像李隆基那样贪权,防儿甚于防贼。
太子乃是大唐储君,必须从现在就开始锻炼其各项能力,等平定洛阳之后,朕会命太子入主东宫,给他配备班底。”
“陛下拨乱反正,使嗣君制度重回正轨,如此我大唐必然后继有人,千秋万世!”
听了李瑛的话,满朝文武心悦诚服,纷纷举着笏板歌颂李瑛的英明大度。
这才是一个明君的应有的风度,而不是像李隆基那般防贼一样提防自己的儿子夺权,方才引起了武氏母子的政变让他遭到反噬,以至于让大唐陷入了战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