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吴江三道茶

小阁老 三戒大师 1190 字 2个月前

徐渭和吴承恩老两口……笔误划掉,没有通知赵守正巡按御史驾到。

其实通知了也没用,因为说来也巧,今天是昆山知县赵二爷和吴江知县易可久商谈的日子。

谈的还是那以邻为壑的历史遗留问题。

因为吴江县大规模的进行溇港圩田,还修起了一道号称百里的石塘,使南太湖名存实亡,完全丧失了泄洪功能。

导致太湖一旦来水,马上就会尽数涌入吴淞江,朝着昆山倾泻而来。

几乎等于太湖沿岸所有州县的河水雨水,七成以上都会涌向昆山,这谁能遭得住啊?

再加上下游的松江也不省心,上游来势汹汹,下游排水不畅,这才导致昆山县年年洪水年年淹。

在取得了梅汛的阶段性胜利后,信心大增的赵二爷将目标定在了再接再厉、战胜夏汛,保住昆北的秋收上。

谁知原本因为保住夏收,而欢欣鼓舞的士绅百姓,居然全都打起了退堂鼓。

他们告诉赵二爷,放弃吧,这是不可能的完成的任务。

治水大师潘季驯也告诉赵守正,仅凭松江县这条可怜的土堤,是不可能抵挡住比梅汛凶猛数倍的夏汛的!

飓风来临时那汹涌的江潮,将摧枯拉朽毁掉老百姓辛辛苦苦筑起来的土堤,绝无侥幸可言……

除非能修一条和吴江县一样高大坚固的石塘。

或者说,能让上游的吴江、下游的华亭都开闸泄洪,这样昆山县的压力起码减半,还有一线可能顶住洪水。

赵二爷比较了比较这两个条件,觉得还是试着说服一下邻县比较容易点。

于是数日前他便致函吴江县,约易知县谈一谈分洪的问题。

易知县乃是前科的进士,与昆山名士归有光有同年之谊。

郑若曾是归有光的连襟,因着有这层关系,便主动请缨去吴江县送信,终于说动易知县同意在今日一晤。

因为知县不得擅离辖区,故而双方约在两县交界的吴淞江面上一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