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面被丢在地上的鲁军旗帜被人踩过,两个南晋兵士将一个鲁军士兵的尸体从烽火台上搬了下来。

而在烽火台边的道路上,一队队晋军正列队前进着,更远处的长江沿岸,数十艘晋军的战舰正往来其间,将更多的士兵卸下。

在成王败寇的思想指导下,汉王调走了大批原本应该驻守在长江防线的士兵,回了神都参与政变。

这也导致在神都内发生内战时,汉王的人马处处压太子的人马一头。

可现在汉王造下的孽却是要还到这长江之畔,南晋的北伐行动在初期取得了显着的成果。

由于长江防线上的部分部队被调往神都平叛,导致沿江防务空虚,南晋的北伐显得格外顺利。

南晋水师趁夜渡江,迅速攻占了多处烽火台和沿岸要塞,几乎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

短短几日,晋军从江东地区出发的部队便打到了淮河边上。

得益于神都处于内陆,水师在宫变中派不上太大的作用,所以汉王没有调动淮河边上的鲁军水师。

所以,这支在上次鲁军南下攻晋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水师得以以全盛姿态对上了他们的老对头晋军水师。

自从上一次水战后,鲁军高层见识到了水师的重要性,加之新增了长江防线,所以他们得以保全了建制。

鲁军地方上的部队说起来也有不少人,可实际上能打的也就那点人,前番攻晋所用兵马多是从他处调来的精锐。

现在紧急之下,东调一些西调一些,在淮阳局势崩坏的情况下,与其仓促派兵南下去行那葫芦小子救阿翁之事,倒不如留在淮阴重镇。

加上鲁军水师用命,在淮河上挡住了晋军,这才让鲁军在淮阴站住了脚跟,不至于叫人被窝卷了老太太——连根端了。

而另一边,晋军北府军的先锋部队在短短数日内便推进到了淮河以南的庐州一带,兵锋直指寿春。

这一路上,那些原本投靠了鲁朝的州府一听说南边的王师又打回来了,纷纷拿出前几年迎接鲁军的热情,只不过这次是换了个对象。

他们或是开城投降,或是主动联络,纷纷倒向了南晋一边。

当然其中少不得互相攻讦,你揭发我当年给鲁军提供粮草,我告发你当初给鲁军贡献军费。

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每个人都想尽可能地洗净自己的过去,以换取在新统治者面前的良好印象。

就与另一路友军一样,晋军北府军的先锋部队在庐州一带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