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宝船扬帆

明朝那些案 阿楠 1747 字 22天前

皇帝一愣,这话十分刺耳,却隐约有些道理。甚至在短暂的瞬间,他怀疑是不是自己哪里做错了。

不过这念头挥之即散。

沈鉴之流在他眼中不过蝼蚁耳,决不会懂那些宏伟的思虑。

于是皇帝宽容的说道:“算了,朕本来也不是找你商量如何治国的。朕另有任务要交给你。”

沈鉴转过身:“是。”

皇帝沉思片刻道:“郑和的宝船已经下过三次西洋了,今年朕准备让他第四次出海,这回你也跟去。”

沈鉴心中不由得暗暗一惊。

要知道,出访西洋乃是永乐朝最大的盛举,每次出动大小船只上百余艘,带甲之士万余人。用以交换、赏赐的珠宝器物更是堆积如山。

西洋诸国见此,莫不臣服。

有人说朱棣拥有一半蒙古血统,时常表现出对开疆拓土的渴望。出访西洋不过是把马变成船,将弓箭换作金银,目的是让帝国的版图拓展到大海彼端。

还有人说,皇帝如此大费周折不过是为了一个人。

当年燕军气势汹汹的闯进南京后,满朝公卿都被捉住,却唯独少了建文帝。有人说他遁入空门,有人说他躲进深山,可更多的证据表明这位皇帝逃到了海外。更糟糕的是,那方从秦始皇手中流传下来的传国玉玺还在他手里。有了玉玺,建文帝随时可以卷土重来。

人们说他成了朱棣的一块心病。

朱棣动用两万精锐之师,目的就是将侄子朱允炆捉回来。

沈鉴不知哪个才是朱棣的真实意图,于是问道:“敢问陛下让微臣调查什么?”

皇帝似乎能看穿他的心思,笑道:“你以为朕会让你找朱允炆吗?沈鉴,你把朕想得太小了。”

他自负的说道:“朱允炆毫不足虑。就算他回来又能怎样,天下人还有几个愿意奉他当皇帝的?朕的忧虑不在他,而在‘天命人’。”

沈鉴失声道:“天命人?”

皇帝撇了他一眼道:“没错。朕可以不畏人言,却不能不信天命。你看看大元,当年何等威风,把蓝天下每一寸土地都变成了蒙古人的草场。但天命不在时,一个和尚都能将他推翻。你说这天命可不可怕?”

沈鉴默而不语,皇帝继续道:“迁都在即,天命人的谣言在这个节骨眼儿上越传越凶。此事绝非偶然,全国发生的几十起叛乱根源无一例外的指向海外。沈鉴,朕让你捉那些冒牌的天命人,也有考校你的意思在里边。这次朕要你把正主儿带回来。”

沈鉴低声道:“莫非陛下要逆天改命?”

朱棣冷冷道:“你错了,这本就是朕的天命。”

“臣,遵旨。”

从行宫出来时,沈鉴再次成为了钦使,和赵铁牛转而奔南京而去。

这是大明第四次出海,人数总计两万七千有余,为历次之最,光是集结就用了三个月。沈鉴在南京龙船厂旁住下,潜心研习海外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