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龙蛇教的覆灭,失踪的女子们终于得以重获自由。包拯在审讯教主时得知,原来那玉佩乃是一块蕴含龙蛇之力的宝物,教主企图通过献祭年轻女子,获得龙蛇之力,从而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然而,他终究还是未能如愿。
案件告破,包拯心中却并无太多喜悦。他深知,这世间的阴暗面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得多。而他,作为开封府的府尹,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守护这片土地的安宁。
且说这日,包拯正于书房中批阅公文,忽闻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他抬头望去,只见王朝匆匆步入,神色紧张。
“大人,不好了,城中又发生了一起离奇命案!”王朝说道。
包拯闻言,眉头紧锁,放下手中的笔,问道:“何人命案?速速道来。”
王朝将案情一一禀报。原来,死者乃是一位名动京城的才女,名唤苏婉晴。她生得花容月貌,肌肤赛雪,身姿婀娜,且才情出众,诗词歌赋样样精通,是京城中许多士子心中的女神。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才女,却在一夜之间香消玉殒,死状凄惨。
包拯听后,心中一震。他深知,此案定非寻常,必须尽快查明真相,以告慰死者在天之灵。
于是,他立即率领展昭、公孙策以及王朝、马汉等人,前往案发现场。只见死者横卧于闺房之中,面容扭曲,眼中满是恐惧与绝望。她的身上,布满了奇怪的划痕,似被什么锋利之物所伤。
包拯仔细观察着现场的每一处细节,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公孙策则在一旁,运用自己的医术与毒术知识,分析着死者身上的伤痕与毒物。
经过一番勘查,公孙策提出:“大人,这些伤痕并非寻常利刃所致。根据我的判断,似乎是某种特殊的毒虫所留下的痕迹。”
展昭也点头附和:“确实,如此细致且不规则的划痕,只有在接触到某种恶毒生物后才能产生。可令人感到疑惑的是,凶手为何选择在这位才女的身上施行此等手法?”
包拯思索片刻,忽然心中一动,道:“这才女虽才情出众,但与之交往的人也必定良多,或许她的死并不仅仅是个人恩怨,也有可能与她身后的情感纠葛有关。”
众人连忙开始调查苏婉晴近来与何人交往密切,经过一番打听得知,她与一位名为李阔的书生关系密切,李阔为人通达,才华横溢,常在诗会中与她切磋。他们之间的感情在京城内外都引发了许多议论。
包拯决定立即找到李阔,以便询问事发前的情形。他们来到李阔府中,但却发现他早已失踪,四处打探未果。李阔的好友却道:“我也听说他最近心情颇为低落,时常出入一家青楼,听闻与那里的一位乐伎颇为亲近。”
包拯更加坚定了推测,心想:“或许李阔因感情纠葛走上了绝路,又或者他知道些什么,不愿让他人知晓。”于是,他立即安排人手,暗中调查这位乐伎的背景。
在接下来的数日中,王朝、展昭等人持续对青楼进行观察。终于,在一次夜晚,他们见到李阔独自一人走出青楼,神情恍惚,似乎受到极大的惊吓。包拯心中明白,时机已然到来,决定上前逼他吐露真相。
“李阔!”包拯冷声呼喊,李阔闻声惊愕,神色慌张,转身欲逃。展昭未等他逃远,迅速拦住,并将其抓住。
“为何要逃避?你与苏婉晴之间的关系,必有你所不愿言明的秘密。”包拯直言不讳。
李阔面色苍白,颤声道:“我……我并不知道她会遭遇如此厄运!我们之间确实有过一点交情,但近来我已与她断绝了联系。”
“断绝联系?为何?”展昭紧追不舍。
李阔似乎被逼到了绝境,终于道出:“她爱上了一个人,那人极有权势,我害怕卷入其中,所以选择了离开。可是,即使我离开了她,我也并没有想过她会因此遭遇这样的事情!”
包拯略一思索,心中明白,这其中必有隐情。于是,他继续追问:“那个人是谁?为何会让你如此恐惧?”
李阔犹豫片刻,最终一咬牙,低声道:“那个男人是权臣之子,名唤赵文翰。他调戏过苏婉晴,我曾为她出头,与他争吵过,后来我了解到他的手段,便对苏婉晴提出了劝告,但她是一个志向远大的女子,执迷于自己的追求。”
包拯心中一震,脸色愈发凝重,连道:“赵文翰手段绝不简单,若是如此,那么这个案子背后可能牵扯出更大的阴谋。我们必须尽快寻找赵文翰,问他究竟发生了什么。”
于是,包拯、展昭等人立刻前往赵文翰的府邸。他们在府外守候了片刻,待赵文翰现身之际,便将其逮住,要求他解释与苏婉晴的关系。
小主,
“苏婉晴?我对她并无恶意,她之所以会死,必定与别的不干!”赵文翰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显然并不打算轻易交代。
包拯看他不屑的态度,心中明白,惩治他的方法势在必行。他下令将赵文翰带入审讯室,欲通过严刑拷问迫使其吐露真相。
经过一番折腾,赵文翰最终在包拯面前露出马脚:“你们想知道真相?那苏婉晴她其实是被人算计了,而我不过是个被利用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