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吏说完,不慌不忙的从怀中掏出一封颜继祖的亲笔信,恭恭敬敬地送到了李俊业的案头。
此刻的颜继祖对李俊业无比的感激,因为在这次建奴入塞的戊寅之变中,崇祯处死了封疆失事的督抚,监军太监,领军大将三十多人。
见到同僚们的惨状,颜继祖非常清楚,若不是李俊业如擎天一柱般,取得济南保卫战的胜利,那么省府被克,亲藩失陷的大罪,别说他的乌纱帽了,就是他的脑袋也够崇祯砍好几回的了。
所以此时的颜继祖的内心是对李俊业感恩戴德的。
他见李俊业已回去了那么久,都快一个多月了,一直干打雷不下雨,竟然替李俊业着急了起来。
这不是李俊业不急,而是实在急不来,他先是要安置自己带回来的一万多人。
现在的望云堡已经被建奴烧为灰烬,本来原先的几千人就没地方住,现在李俊业又带回了一万多人,那就更没地方住了。
这一个月,李俊业除了尽快恢复生产之外,就一直在忙着给这些人盖房子,到如今也才盖了个八九层的草房。
李俊业打开颜继祖的信,认真的看起来,他先是给李俊业说了一堆客套话,然后才转入正题,大概意思是,那些关于盐政的资料档案,他已经全部准备好了,叫李俊业派人来誊抄回去,另外在信中再三告诫,此事涉及盐户有数千计,一定要妥善安置这些灶户,切勿惊起民变,他还是隐晦的做其他的提醒,并且再三叮嘱,李俊业在这件事上一定要谨慎,谨慎,再谨慎。
李俊业自然明白颜继祖的意思,盐政涉及之事,并不止几千简单的盐户,其中牵扯的利害可大了去了。
这个李俊业自然也很清楚,想在盐务上赚到钱,来的最快的无非是两种方法,一种是革新技术,从生产端降低成本,另一种便是在流通环节降低成本,然而在食盐的流通环节利润其实是最大的,李俊业自然会像这些富可敌国的盐商的开刀。
这些盐商表面看都是商人,实在不然,每个大的盐商背后都有世家大族的影子,从某个方面来说,他们只不过是代理人而已。
“你回去告诉颜抚台,他的信我已经看过,叫他不必担心,不日我就派人来交接盐务。你下去领赏去吧!”
那小吏闻知领赏两个字,顿时喜笑颜开,便向李俊业拜了一拜,礼貌的退去。
刚退到门口,便有一个亲兵,给了他一锭银子,那锭银子足足有五六两,都快赶得上他半年的薪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