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玉米、红薯?”
众人皆是一脸迷茫,云泽口中的这三个名字他们完全没有任何记忆。
“没错。”云泽轻轻点头,随后抬步走到装有土豆的木箱子面前,拿起一个土豆,说道:“这是土豆,别看这土豆形似寻常土疙瘩,实则极易生长,不管土壤肥瘦,耐旱耐寒,哪怕是在贫瘠之地,它也能扎根发芽,茁壮成长。单株产量颇为可观,足以喂饱数户人家。”
云泽稍作停顿,又移步至金黄玉米跟前,伸手轻抚那饱满的玉米粒,眼中满是赞赏:“再看这玉米,它植株高大,适应性极强,既可为百姓果腹,成熟后的秸秆还能用作牲畜饲料,一举两得。且其生长周期相对较短,若抢种及时,数月之后便能收获累累硕果。”
最后,他站定在红紫色红薯箱旁,弯腰拾起一个红薯,托在掌心,向众人展示:“至于这红薯,口感香甜软糯,既可生食,又能蒸煮烤炸,变化多样,深受百姓喜爱。“
”它种植简易,藤蔓蔓延迅速,地下根茎膨大成薯,产量惊人。”
新任户部尚书陈志安匆匆迈出一步,急切地开口问道:“不知太子殿下,所说这三类新的粮食亩产可达多少公斤?
云泽见陈志安如此急切,不急不缓地回应道:“陈大人莫急,若是在普通的土地上,土豆和红薯的亩产便能达到两千公斤左右,玉米亩产约四百公斤。
“且它们对土地的适应性极强,不似寻常谷物那般挑剔。”
“若是在肥沃的土地推广种植,加以精心侍弄,凭借其优良特性,亩产翻倍不成问题!”
“想象一下,如此高产的作物,一旦广泛种植,何愁粮食危机不解?”
“嘶!”
景帝和众大臣闻言,皆是倒吸一口凉气,满脸的不可思议。
要知道,如今的良田亩产也不过是四五百斤粮食,是斤,不是公斤。
然而,云泽所说的这三箱新作物,最低产量都是良田的一倍还多,这种作物若是推广开来,云泽所说的家家有余粮还真不是吹牛。
“太好了,若真是如此,我大武皇朝将再无饿死之人。”
陈志安激动得满脸通红,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双手不自觉地微微颤抖。
“太子殿下,请饶恕老臣不敬之罪。老臣并非对太子所言有疑,只是此事太过重大,关乎我大武皇朝的兴衰荣辱,关乎天下百姓的生死存亡,老臣不得不谨慎对待。”
说罢,他微微抬起头,眼神中带着一丝期待与疑虑,接着问道:“不知太子殿下,可有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