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部落全身心投入备战之中,时光悄然流逝,不知不觉间大半年过去,秋季如期而至,部落也迎来了又一次的秋收。
尽管汉部落已将田地承包给本族之人,但仍雇佣了不少游人协助耕作。在部落的统一规划与协调下,总计种植了三万多亩小麦、两万多亩谷子以及一万亩高粱,这还未算上蔬菜类及其他农副产品的种植面积。得益于承包制度的实施,极大地激发了族人的生产积极性。单是小麦便收获了约四百多万公斤(汉部落实行十进制,即市斤,相当于八百多万斤),若全部加工成面粉,差不多可供三万人食用一年。
汉部落以面粉作为主食,谷子的种植面积相对较少,但产量也有近两百万斤,加工成小米后,大约够六千多人一年的食用量。仅这两种粮食的产量,就基本能满足三万人一年的需求,这还未计入通过商业手段从其他部落获取的粮食。例如汉部落的酒,价格是粮食的十倍有余,此物极易上瘾,一旦尝过,除非条件有限,难以满足自身,否则很难戒掉。
因为受汉部落的影响,周边部落全都极力扩大粮食种植面积,虽说产量不及汉部落那般可观,但仅满足族人温饱是绰绰有余的。然而,这些部落的高层尝过汉部落的酒后,全都染上了饮酒的习惯,就这一项,就让汉部落赚的盆满钵满。
这也致使许多部落族人在种植之余,仍需拼命打猎、为汉部落做工,方能维持生计。
陆远尘无暇顾及周边部落的状况,也无意过多干涉,而是一门心思继续备战,全力增强部落实力。
在陆远尘的大力支持下,部落城墙的配套设施,如角楼、城门楼、了望楼等全部竣工。外城的城门楼高达三层,除了具备藏兵防御、设置关卡的功能外,二层还放置了五个大鼓,用于警示和传达指挥命令。底层则配备了大量床弩,门楼后的房间内储存着丰富的箭矢武器。
四个角楼的设置与之类似。外城的了望楼呈两层烽火台造型,底层供战士临时休憩,二层用于了望,三层在了望的同时还兼具攻击能力,顶层同样安置了床弩,二层也可进行箭矢或石块攻击。多层攻击的设计,大幅提升了火力输出,增加了敌人攻城的难度。
内城墙的设置与外城大体相同,只是了望楼改为四角箭塔外形,虽也是三层,但顶层设有屋顶。尽管如此,其攻击力度丝毫未减,甚至更强。毕竟内城是部落的最后一道防线,许多地方的设计更加完备。尤其是南边的城门,虽同样为三层建筑,却显得更为宏伟壮观。这是因为内城的南门不仅是主要的进出通道,更是日后部落举办重大活动的聚集地。
随着部落各项设施的日益完善,外城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集市。由于部落族人全部迁至城池,距离原集市较远,部分族人便减少了前往购物的频率,外城集市由此兴起。尽管此处主要是部落内部人员消费,但繁华程度不逊于岩石桥对面的集市,某些方面甚至更胜一筹。
陆远尘积极备战之际,岩熊部落和剑部落也没闲着。自蓝部落集会归来后,他们便着手召集战士、打造武器。虽说夏季和秋季需忙于储备食物,未即刻对汉部落发动攻击,但筹备工作一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眼下已入秋季,面临冬季食物储备的任务,他们自然不可能马上挑起战争,不过还是向下属附属部落下达了冬季前召集战士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