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战国七雄之楚国风雨

烘炉记 一棹碧涛 6393 字 3个月前

华夏历2201年的早春二月,大地尚未完全从寒冬中苏醒,楚国的军队却已经如同汹涌的潮水般涌向顿国。楚昭王身披战甲,目光坚定地凝视着前方,他心中燃烧着的是对领土扩张和国家强盛的渴望。

顿国的城墙在楚国强大的攻势下显得脆弱不堪,短短数月,这座小国便在历史的洪流中消失,被楚国纳入版图。楚昭王站在顿国的废墟之上,望着自己的军队,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但他知道,这只是他伟大征程的第一步。

华夏历2202年二月,春风再度吹拂大地,楚昭王的雄心壮志未曾有丝毫减退。他的目光转向了胡国,这个小国的命运如同风中残烛。楚国的铁骑以排山倒海之势压境,胡国的抵抗显得微不足道。最终,胡国被楚国灭亡,胡子豹成为了楚国的俘虏。楚昭王的威名在这片土地上愈发响亮,楚国的势力范围也进一步扩大。

华夏历2203年的春天,阳光温暖而明媚,楚昭王再次集结大军,联合陈、随、许三国发兵包围蔡国国都。离城一里的地方,楚国的士兵们夜以继日地建筑堡垒,那宽一丈、高二丈的壁垒,仿佛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堑。役夫们屯驻九昼夜,一切都和子西预定的计划如出一辙。

蔡国的国都内,弥漫着绝望和恐惧的气息。蔡国人深知抵抗已是徒劳,他们无奈地把男女奴隶分别排列捆绑,作为礼物向楚国出降。楚昭王望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既有胜利的喜悦,也有一丝怜悯。他下令让蔡国迁移到长江、汝水之间,给了他们一条生路。

华夏历2206年的夏季,楚国的军旗在烈烈风中飘扬,楚国的勇士们再次踏上征程,这一次他们的目标是夷虎。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楚国成功攻下夷虎,楚国的版图又一次得到了扩张。此时的楚国,已然成为了中原大地上一股令人瞩目的强大力量,楚昭王开始策划向北方扩张,他的梦想是让楚国的荣耀照耀整个华夏。

华夏历2208年的春天,江南的花朵绽放得格外绚烂,但北方的陈国却陷入了战火的硝烟之中。吴国的军队如恶狼般扑向陈国,陈国的百姓在战火中哭泣,他们向楚国发出了求救的呼声。楚昭王听闻此事,毫不犹豫地率领大军前往救援,驻军在城父。他深知,作为一方霸主,有责任维护周边国家的和平与安宁。

然而,命运的齿轮却在这个关键时刻悄悄转动。十月的秋风带着丝丝寒意,楚昭王在军中病倒了。天空中出现了奇异的景象,红色的云霞如同一群展翅的神鸟,围绕着太阳飞翔。这诡异而美丽的天象让众人心中充满了不安和恐惧。

楚昭王强撑着病体,向周太史询问吉凶。太史面色凝重,他的声音在寂静的营帐中显得格外低沉:“这对楚王有害,可是能够把灾祸移到将相身上。” 此语一出,营帐内的将相们纷纷跪地,请求向神祷告,愿以自身代替昭王承受灾祸。

楚昭王艰难地抬起手,示意众人起身,他的声音虽然虚弱,却充满了坚定:“将相如同我的手足,今天把灾祸移到手足上,难道能够免除我的病吗?” 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位将相的脸庞,眼中满是不舍与深情。将相们闻言,无不潸然泪下,他们为昭王的仁德所感动,更为楚国的未来感到担忧。

为了找出病因,楚国的巫师们进行了占卜。结果显示,认为是黄河在作祟。大夫们立刻请求祭祷河神,希望能以此消除昭王的病痛。然而,楚昭王却摇了摇头,他的目光望向远方,仿佛看到了楚国的先辈们:“自从我们先王受封后,遥祭的大川不过是长江、汉水,黄河神我们不曾得罪过。” 他坚决不同意大夫们的请求,他相信,命运应该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依靠祭祀神灵来改变。

在病榻上的日子里,楚昭王常常回忆起自己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他想起了那些金戈铁马的岁月,想起了每一次胜利的欢呼,也想起了楚国百姓对他的期待。他知道,自己不能就这样倒下,楚国的未来还需要他去引领。

尽管楚昭王拒绝了将相们的好意和大夫们祭祷河神的请求,但他的病情却日益加重。楚国的宫廷内,弥漫着一股沉重的气氛,每个人都在为昭王的病情祈祷,希望奇迹能够降临

楚昭王病榻之上,气若游丝,眼神却带着最后的坚定与期盼。他望着面前的子西,吃力地说道:“子西,寡人之位,由你来继。”子西听闻,立即跪地,神色坚决地推辞道:“大王,臣万不敢受此重任,还望大王另选贤能。”

昭王眉头微皱,转而看向子期,说道:“子期,那你来继王位。”子期同样毫不犹豫,叩头回道:“大王,臣亦无此德能,不敢应承。”

昭王的目光中流露出一丝焦虑,他又将目光转向子闾,连着说了五次让子闾继王位,而子闾也连着五次坚决推辞。然而,看着昭王那绝望而又不甘的眼神,子闾心有不忍,为了安慰这位即将离世的君王,他假意受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七月,楚昭王驾崩。子闾与子西、子期秘密商议,决定封锁昭王去世的消息,阻绝城父的各条路口,以防消息走漏引发动荡。同时,他们秘密派遣精干的使者回郢都,迎昭王子熊章到城父。

熊章抵达城父后,在子西、子期和子闾的拥立下,登基为王,是为楚惠王。待惠王即位之事尘埃落定,楚国大军才班师回国。随后,楚昭王得以入土为安。

华夏历2210年,楚国朝堂之上,子西目光深邃地看着堂下之人。此人乃是楚平王之子太子建的儿子胜,多年来流落在吴国。如今,子西将他召回了楚国。

“胜,从今日起,任命你为巢邑大夫,望你能尽心为楚国效力。”子西声音沉稳而威严。

白公胜恭敬地跪地谢恩,他身材高大,目光炯炯,透着一股坚毅之气。“多谢令尹大人,胜必当肝脑涂地,以报楚国。”

白公胜在巢邑,喜欢谈论兵法,且能礼贤下士,很快便赢得了众人的拥戴。然而,在他的心中,始终燃烧着一团复仇的火焰。他忘不了父亲太子建的悲惨遭遇,父亲逃至郑国,却遭郑国人杀害,这是他心中永远的痛。他无时无刻不想着为父亲报仇。

华夏历2214年的一天,白公胜来到了郢都,求见令尹子西。

子西的府邸庄重而威严,白公胜在堂下急切地说道:“令尹大人,胜恳请您出兵讨伐郑国,为我父亲报仇。

子西坐在堂上,微微皱起眉头,沉思片刻后说道:“胜,此事尚需从长计议,不可鲁莽。”

白公胜急切地说道:“大人,郑国杀害我父亲,此仇不共戴天,还望大人成全。”

子西看着白公胜激动的神情,心中有些不忍,但仍说道:“郑国并非易与之国,且楚国当前局势复杂,不宜轻易动兵。”

白公胜满心失望地离开了子西的府邸,但他复仇的决心并未因此动摇。

华夏历2216年,晋国大军压境,郑国陷入危机,向楚国紧急求救。楚惠王与大臣们商议后,决定派子西率军救援郑国。

子西率领楚军日夜兼程,赶到了郑国。郑国国君亲自出城迎接,感激涕零。子西成功击退了晋国的军队,然而,在班师回朝之时,他却接受了郑国丰厚的贿赂。

白公胜得知此事后,愤怒不已。他在巢邑的府中来回踱步,心中的怒火熊熊燃烧。“子西,你既答应我讨伐郑国,却又因私利而放弃,如今还接受郑国的贿赂,这是对我的背叛!”

白公胜的亲信们纷纷劝道:“大人,莫要冲动,还需从长计议。”

但白公胜已经听不进去任何劝告,他决定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实现复仇的愿望。

华夏历2217年,楚惠王下令子西、子期攻打吴国。

华夏历2218年,楚国的朝堂之上,阴云密布。白公胜,这位野心勃勃的人物,纠集了敢死的勇士石乞等人,精心策划了一场血腥的政变。

在一个看似平常的日子里,令尹子西和司马子期如往常一般步入朝堂,他们丝毫没有察觉到即将降临的厄运。白公胜和他的手下们突然发难,兵刃相交之声在朝堂上骤然响起。子西和子期还未来得及反应,便已倒在血泊之中。这场突袭迅速而猛烈,一时间,朝堂大乱。

杀红了眼的白公胜等人趁势劫持了楚惠王,将他囚禁在高府之中,妄图弑君自立。楚惠王身陷囹圄,惊恐万分,而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的随从屈固展现出了非凡的忠诚与勇气。屈固背着楚惠王,在混乱中拼命奔逃,最终躲进了楚惠王母亲越姬的宫中。

白公胜自以为掌控了局势,竟自立为楚王,妄图开启属于他的时代。然而,他的野心和暴虐行径早已引起了楚国上下的愤怒与不满。

与此同时,远在蔡地的叶公沈诸梁听闻了白公胜谋反的消息,这位忠诚的臣子义愤填膺,立即征发楚国方城之外的军队,日夜兼程,奔赴都城,决心要拨乱反正。

叶公沈诸梁率领着大军,气势如虹地从都城北门而入。他的正义之举得到了箴尹固和楚国国人的大力协助,百姓们纷纷响应,同仇敌忾。在众人的齐心合力之下,白公胜的势力节节败退。

白公胜困兽犹斗,却终究无法抵挡正义之师的强大攻势。走投无路之下,他选择了以自缢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罪恶的一生。楚惠王得以重归王位,楚国的朝堂再次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然而,楚国的动荡并未就此结束。华夏历2219年,在白公胜之乱时,陈国趁火打劫,侵袭楚国。楚惠王闻知此事,怒不可遏,当即派子西之子公孙朝率军出征,夺取陈国的麦子,以示惩戒。

公孙朝率领着楚军,气势汹汹地直奔陈国。陈国人试图抵抗,但在强大的楚军面前,他们的抵抗显得如此无力。公孙朝的军队一路高歌猛进,很快便将陈国包围。

同年七月初八,这是一个注定被载入史册的日子。公孙朝的大军发起了最后的攻击,陈国的国君陈湣公在绝望中奋力抵抗,但最终仍未能逃脱命运的捉弄。楚军攻破城池,陈湣公战死,陈国从此灭亡。楚惠王下令将陈地设置为县,纳入楚国的版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华夏历2220年,楚国的边境又起波澜。巴人野心勃勃,攻打楚国,包围了楚国的鄾地。战火纷飞,百姓流离失所。

楚国将领公孙宁、吴由于、薳固临危受命,率领楚军奔赴前线。三月的春风中,弥漫着紧张与肃杀之气。在鄾地,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厮杀。楚军将士们同仇敌忾,奋勇杀敌。公孙宁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吴由于指挥若定,调度有方;薳固勇猛无畏,锐不可当。经过数日的激战,巴军渐渐不敌,最终溃败而逃。

华夏历2221年春,越国为了迷惑吴国,竟然将矛头指向了楚国。他们的军队如潮水般涌来,试图在楚国的领土上掀起一番风浪。

楚惠王迅速做出应对,派遣公子庆和公孙宽率军追击越军。然而,越军行动迅速,当楚军追至冥地时,还是未能赶上。公子庆和公孙宽无奈之下,只得退兵回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