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讲述自己为了一个灵感彻夜不眠,有人分享在创作中遇到瓶颈时如何突破。
听着这些人在上面慷慨激昂,庄超英觉得自己的血液也在沸腾。这一次同上一次不一样,这才是真正的作家们的交流,而不是上一次以教学为目的的交流会。
八十年代,这个特殊的时代,让庄超英十分感动。
这是一个知识分子能大放光彩的时代,是一个为思想而写作的时代。
小主,
社会突然开放,民族振兴,在这样的一种气氛下,催生出了独特的文学形式。
大家都在发表着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开放与保守在不停地撞击。
主持人手里拿着话筒,声音清晰洪亮。
“现在邀请,矛盾文学获奖作品《二零三零》作家庄安和分享交流写作经验。”
庄超英的心瞬间悬了起来,紧张得不行。
不管自己上了多少次台,见到如此的阵仗,还是紧张得手心出汗,心跳急速加快 ,他深吸一口气,起身缓缓走向讲台。
当他的手握住话筒的那一刻,台下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他的心跳陡然加快,声音也不自觉地颤抖起来。
“大家好,我是庄安和,很荣幸能站在这里……”他的开场白说得磕磕绊绊,台下的人们安静地听着,没有人露出不耐烦,反而都投以鼓励的目光。
讲了几句后,庄超英慢慢找回了状态,话语也变得流畅起来。
他开始讲述自己的创作历程,从最初的灵感闪现,到创作过程中的反复打磨,再到面对质疑时的坚持。
他的声音越来越洪亮,激情也愈发高涨。
“就现在是一个开放而且涌向物质化的时代,需要我们很坚定的精神和思考,我们的手里握着的笔杆子,大到可以干涉现实社会,同时也是一个充满理想主义的社会,我作为先锋派的一员,我们需要更多的有勇气突破思想禁锢的作家,带领我们走向更高的水平。”
话音刚落,台下掌声雷动。
大家纷纷站起身来,用最热烈的掌声表达对他的认可和赞赏。
巴老看着这个有着先锋思想的青年作家,不住地点点头,在他看来,当下的文坛正需要这样充满朝气与创新精神的作家。
座谈会结束后,大家手里拿着协会发的带有作协标记的笔记本,纷纷来到门口。
有人忙着整理头发,有人互相调整站位,在摄影师的指挥下,大家绽放出笑容,“咔嚓”一声,留下了这珍贵的合影。
庄超英同陆瑶、程乃三还有几名先锋作家围聚在一起,热切地交流着。
他们互留了联系方式,约定以后要多多探讨创作,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