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双子遗产

"说得好,"张明远欣慰地笑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课程要包括这么多不同的内容。航海不仅需要技术,还需要智慧;不仅要懂得天文地理,还要了解人文历史。"

他从书架上取出一本厚重的笔记本。这是李修然留下的教学大纲,里面详细规划了一个全新的航海教育体系:从基础的识图用船,到高深的天文计算;从实用的贸易知识,到深邃的文化研究。

"先生,"一个学生问道,"为什么我们要学习这么多看似无关的知识?"

"因为海洋连接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张明远回答,"作为航海者,我们不仅要会开船,更要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明。这样才能真正成为连接世界的桥梁。"

话音未落,一颗流星划过夜空。学生们发出惊叹声。这让张明远想起了李修然常说的一句话:"知识就像星光,看似遥远,却能指引我们前行的方向。"

第二天清晨,张明远在书院的藏书楼里收到了一份特别的报告。这是各个分院递交的年度总结:

在马尼拉的分院已经培养出了第一批本地航海教师;暹罗的造船厂成功改良了当地的传统渔船;日本长崎的商学堂开始教授国际贸易规则;波斯湾的医学馆成功研制出了新的防疫药剂......

正翻阅着,一封来自卡洛琳娜的信件引起了他的注意。信中说她在西班牙建立的航海学校也取得了新的进展,更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东方文化,选择远航到亚洲求学。

"真是令人欣慰的消息,"张明远自语道。他走到窗前,望着院子里正在晨练的学生们。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正是李修然理想的延续。

突然,一阵欢呼声传来。原来是郑家的使者带来了好消息:新的海上贸易条约已经达成,荷兰方面同意在巴达维亚设立联合商务署。这是继承了李修然"求同存异"理念的又一次胜利。

"张先生!"一个学生跑来报告,"西班牙来的新学生到了,他们带来了最新改良的航海仪器。"

看着忙碌的码头,张明远想起了李修然常说的话:"真正的传承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黄昏时分,张明远站在福宁书院最高处的钟楼上。暮色中,一艘艘商船正缓缓驶入港口,桅杆上飘扬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旗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想起二十年前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李修然最后一次站在这里,望着茫茫大海说:"人类的未来在海洋,文明的希望在交融。我们播下的种子,终会开花结果。"

如今,那些种子确实已经生根发芽:

航海学院成为了连接东西方的桥梁,年轻的水手们不再带着征服的野心出海,而是怀着求知和互通的心志;商贸体系让各国互通有无,昔日的争端化为合作;医学馆里,不同文明的智慧相互启发;造船厂的工匠们,把各地的技术融会贯通......

钟楼的大钟敲响了,悠扬的钟声回荡在港口上空。这是李修然特意从威尼斯订制的钟,它的声音传得很远,在浓雾中可以指引船只方向。

"张先生,"一个年轻教师匆匆走来,"马尼拉来信说,他们发现了一些疑似李院长留下的笔记。"

张明远微微一笑:"告诉他们继续寻找吧。李先生或许已经离开,但他的智慧永远留在这片海洋里。正如他说过的:真正的遗产不是留给某个人,而是留给整个时代。"

夜幕降临,灯塔的光芒穿透黑暗。远方,一艘名为"双子座"的新船正扬帆起航,驶向未知的海域。船上载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学者,他们将把知识和友谊带到更远的地方。

这就是李修然和卡洛琳娜留给世界最宝贵的遗产——一个开放包容的航海体系,一种跨越国界的求知精神,一个永不停息的探索传统。

在这片他们曾经远航过的海洋上,每一次日出都是新的开始,每一次启航都是希望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