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古代炮灰“嫡长子”7

启明二十三年

同样也是安宁到来这里的第四年,城门下,此刻黑压压的铁骑一眼望不到尽头。

黄土飞扬,火光冲天,伴随着阵阵军号,漫天响起的厮杀声似乎还响彻在耳边。

府城内,一众青壮们早已经整装待发,一波又一波顽强地死守在城门前,其中甚至还能隐约看到少许身强力壮的女兵,而余下的一众老弱则是个个紧闭门户,有些迷信的甚至已经在佛堂内燃起了香烟。

试问大周铁骑的可怕,在此之前,谁人不知?

于这场战争,可以说在场所有人心里都没个底。

然而出乎意料,明明这般境地,除去一些原有的有些资本的大商户,选择弃城逃离的百姓却未有太多。

甚至于不少村镇之中,有些年岁已长的长辈们,此刻正紧紧握着手中的锄头,镰刀若干。甚至还有很多已经自发聚集了队伍,只待那些个青壮顶不上时,用自己这把老骨头去上去挡上一挡。

能多挡上一会儿,或许就有生机了呢!

城中不少妇孺亦是紧紧握着手中唯一趁手的武器。

乱世,底下这些平头百姓性命最是低贱,如今好不容易得一安身之所,谁都不允许破坏!

可惜,在对方不计损失的强攻之下,再坚固的城墙都有倒下的可能。

伴随着城外不断响起的兵革之声,漫天火光下,几乎所有人此刻都只有这一个念头。

不能退!他们的家园不能让!

城中人是,此刻奋力守卫在前线这些人亦是如此。

除了齐州府,试问谁人能给他们如此优渥的待遇,钱粮充足,冬日里还有厚实的棉服,不必担忧有朝一日冻死在哪一处。

更不必担忧有朝一日不幸战死之后,家中老小无人可依。

所有人都知晓,自两年前楚大人正式接手齐地财政大权,这两年齐州府发展可以说飞快,粮食自给的同时,商贸更是发达。

最重要的是,去岁由楚大人提议,晋王殿下亲自定下规矩,只要家中有人战死,亦或因公殉职,其家属不仅能得到一大笔抚恤银,足够一家子未来十年内生活无虑。最重要的是,还能有一个进入工坊的名额………

可以说只要今日他们守地住,他们身后父母,儿女都能在这一片净土上安稳生活。

就在去岁,他们家里还修了新房呢!

“保我家园,为了今日的一切不被践踏!”

“兄弟们,杀啊!”

感受着周遭几欲冲天而升的士气,这一刻,饶是经过无数次沙场的萧祁此刻都不由心神俱震。

这一刻,哪怕与对面相比,他们齐州此刻兵力尚有悬殊。但此时此刻,在这般场景之下,没来由的,萧祁竟当真觉得。

哪怕当真败了,他亦是无憾此生!

不,他绝不能败,随着一阵冲天的号角声,晋王率先一步一步,正对敌军主帅。

然而一番交战过后,感到震撼的远不止是萧祈几人,看着仿佛不知疲倦的梁军。一战过后,军帐之中,周宣帝不由皱了皱眉。

不对………

不对劲,一切都太不对劲了……

眼前这一切,可以说从一开始就同他们早前所想相差委实太大。

按理来说齐地多山,雨水并不充沛,于粮米上且并不足以自足。尤其今岁北地大旱,按理来说这会儿正是捉襟见肘的时候。所以一开始,他同身下一众幕僚定下的策略便是围而取之。

可惜事实并非如此,早在之前,他们的军队便围了整整一月,附近各大交通要道更是齐齐切断,然而这些人并未有任何影响。

这也就罢了,大周军事倍胜于对方,此计不可,强攻亦是可以达到目的。

但是现在,看着眼前装备同样精良的军士,还有仿佛不知疲倦一般拖着受伤的身体奋勇上前士兵………

这,绝不是一介弱势之地能走的士气……

思及此,周宣帝眼睛不觉暗了下来。

就连身后一众大臣,早前的轻慢也不复存在。

原以为大梁前头几任君主包括如今在位这人并无杰出政绩。守城之人萧祁虽有些能为,却不过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劣势尽存之下,一己之力如何力挽狂澜。

区区齐州,不过一餐前临正宴前的小菜罢了,谁曾想,竟还是一块儿如此难啃的骨头。

是谁?

究竟是哪位隐士高人在此?思及这两年派去的斥候打听来的消息,周宣帝只觉怒不可遏!

看看眼前这些整齐规整的军队,一味重商,看似繁华背后根基已失?

蠢货,废物,被人耍了都不晓得。

不过那又如何,绝对的武力之下,再多谋略只是枉然,今日,齐州必要归我大周领土,届时那位高人亦为我大周座上之宾。

可惜很快,这位颇具雄心的帝王就没有心思再想这些了!

事实证明,谢狐狸这个名号还真并非白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