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不知道这个世界怎么了,人世间多了许多的冷漠,少了许多温情,特别是在城里这种现象更加的常见。
也许这就是刚出校门现实和自己的憧憬不符所造成的反差吧。
收回飘忽的思绪,陈宇和陈建国吃了一个馒头,就不再吃了,不是他们吃饱了,而是如果找不到工作的话,那些馒头就是他们的饭,每顿少吃一点,就可以支撑更长时间。
“走吧,咱们去偏远的厂里看一下。”
吃完饭,两父子顾不得休息,顶着酷热就继续踏上了寻找工作的路上。
大约一点钟左右,街道上的人少了许多,两个背着大包小包的身影孤独的走在大街上,看起来那么孤单和无助。
也许是高温的天气,出来的人少了,两人的机会就大了很多,刚来到郊区的一家化工厂,就见到一个肥胖中年人,满头大汗的走来走去,不时地看一眼道路两旁,平常哪里有许多等待干活的民工,现在一个都见不到,已经散出去的手下也不知道能不能找到民工。
肥胖的中年人,名叫王富武,他是这家化工厂的老板,这几年因为大环境的问题,生意不好做,他还是有关系挂靠在一个大厂下面,所以才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生存下来,但是效益并不好,已经快要维持不下去了,现在好不容易接了一个大单子,利润虽然不高,但是也能让这个厂子维持一段时间,所以他对于这个大单子很重视。
就在他满怀希望大干一场的时候,却遇到了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原材料上涨,人工成本提高,对于原本利润就不大的厂子来说,这无疑是要命的,但是他还不得不硬着头皮把这个单子完成,因为那高昂的违约金是现在的王富武赔偿不起的。
福不双至,祸不单行,就在王富贵咬紧牙关搞生产的时候,买家那边传来消息,因为要赶工期,让他这边加快供货速度。
加快供货速度就意味着加大了人工成本,因为他们生产的产品并不适合机械搬运,全靠人工装车,以前的话他都是让产品积累到了一定数量,然后招人装车,按天结算工钱,这样就能节省一部分人工成本,但是现在买家催得紧,所以不等他的产品积累到一定数量就要出货,这样就让他的成本增加了许多,因为现在的人工成本太高了,通常一天二十个人工可以装五车,每车二十吨左右,那时付给工人的工钱是每人每天一百八十元,现在却需要积累够一车的量就送走一车,如果计件给工钱的话,一车的装车费用720元,和以前一样,他亏不了太多,但是短时间要把一车货装满,雇的人数多少不说,最主要的是工钱是按天付的,这样一来超过4人,他的人工成本就上涨许多,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并且人数少的话,短时间根本就不可能把车装满,所以他就很头疼。
“老乡干活吗?我有一车货物二十吨左右,需要在四个小时内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