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听到这里,也是微微的敲着桌子,似乎也预料到了一般,“物极必反啊!这性子也是像极了操!”
“司马懿……”曹操渐渐的冷笑起来,“司马家,片甲不留!”
而天幕下的其他曹氏宗族也俱是愤懑,甚至有些人开始想要接触曹植。
司马懿自觉大祸临头,但是门口盯着司马家的暗子也在等着他们的行动。
最后司马懿还是坐在了堂中,他以为他冷静自持,可手为何又是颤抖的?
朱清谷又继续说,“……后来司马家族建立晋朝的时候吸取了曹魏的教训,为了防止宗室力量太弱,无法拱卫中央,开始大封宗室,这些宗室都享受政治、军事实权,结果后来爆发了八王之乱。”
“这就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了。”
“纵观绝大多数朝代都在这两个极端当中左右摇摆,历朝历代当中对于藩王的限制多过重用。”
“到了明朝,就会神奇的发现明朝直接把两个极端都演绎了一遍。”
朱元璋老脸又黑又绿。
永乐大帝朱棣闭嘴了。
明仁宗朱高炽轻咳了一声,明宣宗朱瞻基摸了摸鼻子……
大家看得多明朝的乐子了,也都知道明朝宗室藩王是个什么情况,也的确就是这两种极端。
挺对。
“朱元璋登基的时候,兄弟都没有了,封的藩王都是自己的儿子,让他们去镇守边疆,而藩王要做到这些事情,肯定就需要军权、财权和人事权。”
“到了建文帝的时候,朱允炆都在担心自己驾驭不住这些叔叔,叔叔们权力又这么大,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那他肯定也要削藩。”
“但凡他手段怀柔一些,缓慢一些削藩,其实叔叔们也不会有这么大的意见,后面就不会出现‘靖难之役’了。”
“朱棣靖难的时候的口号之一就是反对削藩,但是他当了皇帝,削藩就十分的积极,也是同样的道理,他自己靖难也担心别人靖难。”
“他把朱元璋留下来的藩王制度基本上推翻,只留下高官厚禄,只要这些藩王不参与政务,也不能到处溜达,相互不能往来,不能做任何的事情,就可以永享富贵。”
“所以明朝的宗藩只能在封地里无所事事,腐化堕落,享乐生娃,导致明朝供养皇室的经费太多。”
说到这里,朱元璋冷笑一声,在天幕上发了弹幕。
(明·朱元璋:老四你个逆子,好得很!)
永乐朱棣缩了缩脖子,那换谁来不都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