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北魏归心朝堂散

北魏大地幅员辽阔,大凉城虽为北魏都城,然而实际上人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城池实际上是天鹰关外的灰海城。

灰海城地处天鹰关西北两百余里处,驻守有二十万精兵,自从大华天鹰关打开门户迎接四海客商之后,这二十万精兵一下子失去了他的驻防意义,大华的七八万精兵均驻守于天鹰关南数十里外,且多数以边境山荒之地为营,开始了戍边耕种的戍建一体的边境驻守模式。

而灰海城由于商贸繁盛,北方游牧民族的多数生活所需,都是依靠这里进行贸易交换,以牛羊马匹换成布匹粮食,甚至一些手工艺品。

所以灰海城对于两国彻底开放带来的好处,是体会最深刻的,耀王趁着夜色出大凉城,连夜赶往灰海城,自然也是看好此地先天的优势。这里的守将多数依然自己早年的精英三大兵团,其次就是商贾众多,民众的开化程度也远超其他地区,加之他们对大华三国现在正在进行中的一次划时代的变革早有耳闻。

第二日深夜,日夜兼程的耀王顺利抵达灰海,入首府大人府上,邀约灰海守将腾吉尔,三人当夜密谈至即将天亮,方各自分开。

究竟他们谈了什么,无第四人知晓,但半月之后,耀王重回大凉城,北魏天狼关十三万将士已经尽数得到私下的命令,守关的人员,除了三万余人的常规卫戍人员,用于稳固州府以外,其他非卫戍人员可自行选择回原籍,或全部留在天狼关北河岸之地,进行边关农事开垦及畜牧养殖。而天鹰关北灰海城首府突然跟随耀王一起,回到了大凉城。

无人知晓灰海首府此行的目的何在,但王上却接到内务院回报,天狼关镇远将军被杀,前将军已被废了双臂,天狼关东大营现在由耀王府此前的统领成奇负责,西大营则是此前被革职在家的抚远将军樊郦接手,天狼关两大营尽数落在耀王手中。

天鹰关数万人马也接到灰海首府与耀王的命令,全部回籍只留下了不到八万人分三处营地留守,等待兵部正式诏文。

一时间,北魏大军动荡不安,边境百姓最早感觉到异样,随着军队的撤走,当地一下子少了不少收入来源。而大华的工商业手工业的发展,逐渐吸引了北魏边境居民的注意,双方的贸易往来逐渐呈现规模化的局面,而其中一个名为天人的组织在其中牵线搭桥,完成了多个产业的融合。

“耀王,您交待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丝布贸易自灰海连通,东西两线均有安排,而牛羊贸易连接了你所给清单上的几位大华买主,他们的水路将会开辟贸易通道直去黄州、庆州,只是属下仍有一事不明。此前牛羊贸易因条件所迫,无法深入到大华内陆,何故如今他们可以水道连通到千里之外的庆州这么远了?”

“事在人为,他们打造了两层专用于运输牛羊马匹的大船,一次性可以运转上百之多,沿途一应的水草也是专门提供,经过改造后的船只还有完整的,叫粪便封闭回收系统。”

“如此说来,我们可以专业牛羊养殖,他们就可以专业只做耕种了?”

“不,按照大华圣帝的建议,在加快民间融合之后,他们会帮助我们有条件的进行耕种培训,并且逐渐让我们摆脱传统游牧形式,按照气候变化有条件的逐步以城镇为单位稳定的生活下来。”

“这,冬季的草料,依然是个大难题啊。”

“规模化之后,我们不再需要游牧,只要以大型草场为一个集合,将不同的集合分气候变化按批次转场,得到适宜的温度即可。”

“可气候、温度条件谁能说得准呢?”

“圣帝已经安排了,各城组建专门的气象观测队伍,以快马的形式进行沟通,了解天气的变化,来提前预知天气变化情况。”

回到大凉城之后,灰海城首府连续约见了北魏朝中各派势力,同时也包括多位自各地赶来的首府们,谈及最多的还是大华近半年多以来的变化,以及给自己边境带来的全新机会,并邀请众位首府前往灰海实地见证这些变化,给当地百姓和商贾们所带来的利益。

耀王则持续的在京中四处联络之前的部下和老臣,过于明显的行动轨迹,引来了王上的关注。

三日后,在叶岷府外,内务院一百多弓弩手设下埋伏,当场抓走了刚从府内出来的耀王及叶岷,内务院将自己的院长抓了,一下子朝堂震动。

“院长,害您跟我一起成了阶下囚。”

“无妨无妨,我跟着王上二十余年,事事小心谨慎,竟不知有一日会下狱。”

“您多年来如兄长般待他,帮他处理众多棘手之事,我多年来视长兄如父一般,鞍前马后为其拼杀,哈哈哈,何其可悲。”

“皆因权力的欲望,他自幼权欲熏心,你当真不知?”

“他是长兄,钦定的王位继承人,这是他的权力,只是没料到他竟连我都容不下。”

“你们母亲那里,你可去过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为人子,自当去报个平安。”

“看过就行了,也不要再去打扰她了,我看,你去得越多,她那边越是难有安宁,让她安静的过几日安生日子吧,她年事已高,又偏居一隅,禁在那深宫之中,恐怕时日亦无多了。”

“我自然明白,只是我没料到几位嫂嫂也......”

“唉,争斗数年,没料到她们自己竟也敌不过岁月,被那么几个小浪蹄子给撵出了禁宫,可悲可叹啊,人生无常竟至如此。”

“对于这堂上之人,叶大人可有何想法?”

“你还在思考天下共主一事吗?你身为王室,何意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