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还是关胜达的二叔张罗着,把大柜子拉进婚房里面。
方桌简单些,随意地放在靠近门口的地方,连带着四把椅子也都安置妥当。
这也是房子小的好处,随便几样家具就显得满满当当,再也放不下其他东西。
虽说有亲戚帮忙,可是筹备起婚事来还是一波三折,许多东西都凑不齐。后来牛爷听说了,干脆就让牛莉把木器店先关了,几人都上关胜达家里来帮忙。
为了凑齐婚宴的用度,牛莉到处找人凑票,高明启蹬着他的自行车,满北平城去采购东西。
什么白糖啦,木耳啦,淀粉之类的,种类繁杂,不是一家一户能张罗起来的。
高明启一人出了三样,给师兄结婚上的一份礼金,然后再出人帮忙,最后连带着自行车也被当成接亲那天的交通工具。
关胜达的父亲借来两辆自行车,都没有高明启的新。
高明启没有任何意见,婚丧嫁娶事上帮忙都是相互的,今天你帮我,改日就是我来帮你。
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请婚宴大厨。
这事关胜达卖了高明启一个人情,让他把鲁味坊的大厨郝通请了来,所以帮厨的人里面,李大勇自然也位列其中。
郝通到了以后,和主家的长辈商量好酒席的餐饭。
他一拍胸脯,承诺道,“老太太,我先给您道喜啦,咱们不是外人儿,酒席的事儿,我给您卖把子力去。”
忙起来就是昏天黑地,所有人都乐乐呵呵,忙也忙得高兴。
终于到了结婚这天,关胜达和他家里的叔伯兄弟出门接亲,其他人就赶紧把院子做最后的布置。
院里院外洋溢着喜气,挂红旗,贴着喜字儿,酒席用的桌子是从邻居家借来的,摆在院子里面,各式各样全不相同。
高明启和李大勇蹲在里面的院子收拾食材,做饭的炉灶是临时搭在东墙跟下面,现在已经烧起,只等着新媳妇进门了,就开始开炒菜。
“大勇,这些天怎么样,累吗?”
“还行,和以前扛大包蹬三轮相比,轻松多了。就是时间紧,一天到晚得候在店里。”
李大勇以前不管是扛大包还是蹬三轮,自己的时间都很自由,干完活想歇着就歇着。
不过他本就不是懒惰的人,所以在鲁味坊的日子也不难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