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收藏品

这句话是对高明启说的,牛犇立马跟上关先生的脚步。

他们锁好了门,往更小的胡同里面走去,似乎是刻意躲避着别人的注意。

终于在一处窄巷里面,寻到了非常不起眼的小门。

推门而入,这里的院子很小,右边有一间小房,然后就是北面的正房。

院子虽然小,但是整理的很整洁,院落各式物品整齐地码在墙下。

正房的窗户封得严严实实,似是透不过一丝光亮。

打开屋门,里面果然是黑洞洞,随着灯光亮起,高明启才看清了里面的东西。

整个屋子几面都是架子,摆着各种珍品古玩,金器玉器,瓶瓶罐罐。

再看当中的墙上,挂着的都是名人字画,有苏东坡的诗词,有郑板桥的竹子,旁边架子上还有一队唐代三彩马。

“喔!”

高明启嘴巴都合不拢了,目光缓慢地在屋中巡视,这里就好像一座小型博物馆一般。

一旁的牛犇偷偷一乐,他第一次来的时候,和高明启的表情一模一样。

关先生进了屋子后,把手中的包袱打开,从里面拿出一本残破的书册。

然后又从架子上取下一个匣子,打开匣子后,小心地把这本破旧的书册放了进去。

牛犇知道关先生见多识广,能让他这么重视的东西,肯定是好东西。

“关先生,这就是您这次出去带回来的东西么?是什么好东西?”

关先生放好匣子,脸上露出如释重负的神色,这才回答。“你们可知道《永乐大典》?”

“明成祖朱棣的《永乐大典》!这个难道就是?”

牛犇自然知道永乐大典的名头,这东西据说早就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面,后世难得一见。

《永乐大典》是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命大臣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最初成书名为《文献大成》,后来朱棣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永乐大典》。

大典可以称之为古代的百科全书,凡是明永乐以前的诸般典籍,都收录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