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篝火晚会

话说正在张志强与众宾客大快朵颐时,一阵藏族的民间乐器陆续响了起来,其中有札木聂、牛角胡、竖笛、大号等等常见的乐器。事后张志强还了解到,其实藏族的民间乐器,除了上面四种最富有特色的乐器外,还有很多种乐器,可谓种类繁多。

比如弹弦乐器除了札木聂、还有扬琴;拉弦乐器除了牛角胡、还有贴琴、胡琴、根卡、热玛琴等;吹管乐器除了竖笛和大号、还有骨笛、号、藏式唢呐、筒钦、蟒筒、甲铃、铜笛、海螺、口弦、泥笛、竹笛等;打击乐器主要有大鼓、热巴鼓、巴郎鼓、达玛鼓、锣、镲、串铃等。

当然这许多的乐器,张志强实在没有办法一一去欣赏了。音乐响起后,马上有少男少女翩翩起舞了,有的在唱歌,有的在跳舞。这些临时演员都无一例外围住一个大火塘而载歌载舞了,煞是好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随着篝火晚会的高潮到来,不时有离席的客人参与了进去。一时宽大的圆形八仙桌的烤全牛宴席上座位空了许多出来。除了梅朵姑娘家安排的临时演员,一些本是看客的藏民也相继加入了进去。篝火晚会也渐渐步入了高潮。

原先张志强一直在搜寻不见的梅朵姑娘也出现了,只见她打扮得花枝招展,作为领歌领舞者跳起了锅庄(原来跳锅庄在西藏各地区也是形式不一,但是基本形式为:大家围着圆圈跳,男的在前,女的在后,边轮唱边舞;它是一种集体舞蹈,舞队少则十几人、几十人,多时可至几百人,常由一名经验丰富的善舞者,手摇响铃站在队伍前头引歌领舞。而根据跳的地方不同,又分为农区,牧区和寺院三种类型。有兴趣的读者自己去更加深入地了解,笔者就不赘述了。)。

只见梅朵姑娘的身后紧跟着一大群人,男女老少都有。只见她手摇响铃站在队伍前头引歌领舞。她时而翩翩起舞,时而放声高歌,她的身影真像早年张志强在莫高窟看见的飞天壁画一样美,飘飘欲仙了。

正在张志强因为看见梅朵姑娘最美的样子而想起飞天正在出神时,忽然一阵香风扑鼻而来,紧接着他的一只手被一只柔软无骨的小手给拉了起来,迫使他不得不离开作宴席的大圆八仙桌儿。

原来趁张志强发愣的当儿,领唱领舞的梅朵姑娘冲到他的面前,把他也拉进了载歌载舞而欢乐的人群中。因为近距离地接触,张志强原本喝了好些美酒有些晕的大脑,此时此刻完全被梅朵姑娘身上散发出的处女的馨香给完全熏晕乎了。他的身子不受大脑地控制,也随着跳舞似的小精灵的梅朵姑娘的节奏而左右上下摇摆个不停。此时此刻的张志强完全迷失了心智,他真希望梅朵姑娘永远带着他一直跳下去……

这次篝火晚会让博学多才的张志强还知道有关藏族的烤全羊的来历,还有一个不太美丽的传说,因为它纯粹就是一场火灾之后,意外地惊喜。事实上,世上有许多的发明创造,就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的惊喜。表面上的阴差阳错,具有慧眼的人,才能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从而发明了从前没有的好东西。

比如人类最为神奇的治病良药——青霉素就是科学家一次实验事故后意外的发明了。原来在1928年7月下旬,弗莱明将众多培养基未经清洗就摞在一起,放在试验台阳光照不到的位置,就去休假了。

在同年9月1日,在工作22年后,他因溶菌酶的发现等多项成就,获得教授职位。9月3日,度假归来的弗莱明,刚进实验室,其前任助手普利斯来串门,寒暄中问弗莱明这段时间在做什么,于是弗莱明顺手拿起顶层第一个培养基,准备给他解释时,发现培养基边有一块因溶菌而显示的惨白色,因此发现青霉素,并于次年6月发表,最终写出了使其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论文。

再说烤全羊的来历,原来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一户藏民的院子里突然起了大火,火势很凶猛,很快就烈焰冲天,把院子里的东西都给烧光了。这时院子的主人才匆匆忙忙地赶回家,只见一片废墟,他早已惊得目瞪口呆了。

忽然一阵风吹来,从起火的院子里有香味扑鼻而来。主人循着香味找去,发现原来是从一只烧焦的羊羔身上发出来的。主人看那羊羔烤得皮开肉绽红扑扑的,又香喷喷的。

他忍不住尝了又尝,感觉这烧死羊羔的味道好极了。虽然他的院子烧掉了,他有些伤心。但是他却发现了吃羊肉的新方法,就把它制成美食。加上他的脑子灵活,把制成的美食进行售卖而大发其财,从此藏族的烤全羊就闻名于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