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在布达拉宫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

原来西藏喇嘛教格鲁派(黄教)首领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圆寂后,其亲信弟子桑结嘉措,根据罗桑嘉措生前的心愿找到转世灵童。1697年仓央嘉措被选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此时仓央嘉措已经十四岁了。是年9月,自藏南迎到拉萨,途经浪卡子县时,以五世班禅罗桑益喜为师,剃发受沙弥戒,取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同年10月25日,于拉萨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成为六世达赖喇嘛。

后因西藏的政治斗争,引发了战争。在1705年,拉藏汗向康熙帝报告桑结嘉措“谋反”事件,并奏称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不守清规,是假达赖,请予“废立”。康熙帝准奏,决定将仓央嘉措解送北京予以废黜。1706年,在押解途中,行至青海湖滨时染病去世,按照传统实行了天葬。

后来,王婆还向张志强讲述了有关仓央嘉措悲剧的爱情故事儿。原来相传仓央嘉措在入选达赖前,在家乡有一位美貌聪明的意中人,他们终日相伴,耕作放牧,青梅竹马,恩爱至深。仓央嘉措进入布达拉宫后,他厌倦深宫内单调而刻板的黄教领袖生活,时时怀念着民间多彩的习俗,思恋着美丽的情人。他便经常微服夜出,与情人相会,追求浪漫的爱情生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有一天下大雪,清早起来,铁棒喇嘛发现雪地上有人外出的脚印,便顺着脚印寻觅,最后脚印进入了仓央嘉措的寝宫。随后铁棒喇嘛用严刑处置了仓央嘉措的贴身喇嘛,还派人把他的情人处死(也有说法只是将情人驱逐出拉萨放逐到远方),采取严厉措施,把仓央嘉措关闭了起来……

张志强了解到仓央嘉措短暂悲壮的一生,他本是农奴之子,被选为转世灵童而当上了第六世活佛,这是他的幸运。当上活佛后,与心爱的情人不能在一起,最后又成了政治上的牺牲品,这也是他的最大不幸。张志强每每想起,他都不胜唏嘘,感慨万千了。

纵观仓央嘉措的古诗词,都是伤情的基调,比如:

“掌上明珠价几何,

无心未曾思量着。

一朝归携他人袖,

那时伤情泪痕多。”

“洞房一夜照花烛,

卿卿嫁作他人妇。

相思如狂心如灰,

为情憔悴向谁诉?”

“西风吹谢花成泥,

蜂蝶每向香尘泣。

情犹未了缘已尽,

笺前莫赋断肠诗。”

……

由此可见,仓央嘉措的一生是不快乐的。而对于转世灵童一说,有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又崇从无神论的张志强,他是不相信这一貌似轮回地操作了。因此仑央嘉措只是一个被利用的工具,也注定了他一生的悲剧人生。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是仓央嘉措一生悲情地写照,也反应了古今中外的英勇豪杰,芸芸众生,对于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感叹。此时此刻的张志强,也是深有同感。正所谓“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这两句谚语的意思就是天下不顺心的事情很多,而可以告诉别人的话却很少。因为十全十美的人从来就没有过,人生是残缺的,人人留有遗憾。也许,遗憾也是另样的一种美丽!

后来张志强与王婆他们俩又参观了宫殿广场,它是举行各种宗教仪式和活动的地方,可以欣赏到壮观的建筑群和广场上的石碑、石刻等文物。而且在文物馆里收藏了许多珍贵的佛像和壁画,描绘了佛教教义、藏族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张志强看到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和历史遗迹,包括金银器、玉器、瓷器、唐卡等,展示了藏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为他自己了解西藏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张志强与王婆一起在布达拉宫广场上住了七八天,有关布达拉宫的景点也大致上看了个七七八八。最后二人在布达拉宫广场上刻有拉萨的海拔高度——3646.31米标志牌的地方合影留念。因为“日光城”拉萨已经成为最受国内外游客青睐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但是,一些游客却并不知道拉萨的具体海拔高度。有关方面公布权威数据,并且用藏、汉、英三种文字在布达拉宫广场上刻下了拉萨的海拔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