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合作?矿泉水?

“啊?”葛庆年言语含糊,“年初就在筹建……村里的人都能装水,至于买设备……”没必要,还花钱。村里那么多人,男女老少都能上,“咱们村的山泉水好喝着呢,以前的那些达官显贵,都喜欢到我们那里取水煮茶酿酒。”不好,那些官老爷们也不可能大老远的跑他们村取水。

这么说,山泉水也是有些来历的。

但只说筹建,却避而不谈厂子,怕是根本就没有吧。

全靠人工灌水……先不提卫生是否达标,单是生产效率,它就上不去呀,产能更是没保障。

后续销售更是不提,可见他们自己都没信心,你说……这让她如何同意?

任阑珊一沉默,其实意思就很明显。

葛庆年就卖惨,“任老板,咱村里人过的不容易,您看通融通融,先赊欠三千……一千块的塑料瓶也行,咱们保证还。”

任阑珊就给葛庆年斟茶,“大爷,按理说,有戚叔的面子在,我怎么也得帮你们一把,但我也难呀!实话给您说吧,为了办厂子,我压上了整个身家,欠着银行一屁股债呢。”

“愁的我是整宿整宿的睡不着。”说着指指自己的黑眼圈,“可厂子里几十号也要吃饭,你说咋整?我只能拆东墙补西墙,才将将让厂子运作起来。”

“你说,就这种情况,我拿什么给你们赊欠?一千听着不多,但你一千,他两千,我这厂子的资金链就要断了。”

“可若是只给你赊欠,不给其他人赊欠,这不是得罪人嘛?您说是不是这个理。但……若是都赊欠了,我又拿什么养活厂子的员工?”

“我也是左右为难呀!”

任阑珊诉完苦衷,又给葛庆年指一条明路,“大爷若真心想办起这个厂,可以试试拉投资或者贷款,总得先把厂子办起来。”

只靠村里人手工罐装水,那叫小作坊。

那么,步子就不要迈得太大。

先买几百上千个塑料瓶,尝试着打开市场,再根据回馈去调整后续发展。

最好呢,做个市场调查,找好销路,之后再谈拓展的事。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产品本身。

你得赋予它独特性。

给它编一个缠绵悱恻的故事,或是挖掘出一些不一样的历史,再不然拿出事实依据,证明它有什么奇效。

不然,它凭什么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