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江南选秀

极品丐帝 庄雪禅 2232 字 17天前

唐怀礼对唐子龙说道:“来日,皇帝若对忠王,爹爹是不允许的。”

唐子龙叹息道:“但愿爹爹长命百岁,这样咱们家就不会有大危机。”

唐子虎将李唐联姻的事,报告给皇帝,问君上讨要意见。

轩辕勃笑道:“既然是唐三爷的意思,你们就照办,不要让他难过。老人家曾经被赵无极欺负,流落街头,吃过不少苦。咱们做晚辈的,应当百依百顺,这才叫真孝顺。”

在唐怀礼主持下,唐雄跟李家结盟,迎娶忠王女儿李娜。李唐仍旧代代结盟,难分难舍。唐雄还将女儿唐明珠许配给轩辕复,这样东王便成为唐家女婿。经过联姻,唐家仍然是皇亲国戚。

张说上任后,军事上裁减二十万边防军,将府兵制改成募兵制。

政治上,改革宰相机构,将“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增加中书省的权力。文治方面,张说担任集贤殿领袖。在张说的辅佐下,开元盛世发展到了极点。

张说早年参加制科考试,策论为天下第一,历任太子校书、左补阙、右史、内供奉、凤阁舍人,参与编修《三教珠英》,因不肯诬陷魏元忠,被流放钦州。后来,张说返回朝中,任兵部员外郎,累迁工部侍郎、兵部侍郎、中书侍郎,加弘文馆学士。

拜相后,因不肯党附太平公主,被贬为尚书左丞。姚崇拜相后,张说被贬为相州刺史,又贬岳州刺史,在苏颋进言下,改任荆州长史。张说在担任天兵军大使时,持节安抚同罗、拔曳固等部,讨平突厥叛将康待宾,被召拜为兵部尚书。后又讨平康愿子叛乱,建议裁撤镇军,整顿府兵,升任中书令,进封右丞相。

在姚崇宋璟张说等贤相的辅佐下,唐国到达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

开元末年,张巡凭借真本事,进入名人堂。他原本志存高远,不拘小节,在名人堂时,爱结交抱负远大者,厌恶庸俗之辈。其兄张晓,已位居监察御史,兄弟二人都名重一时。这个张巡不是别人,就是当年在地下狼城,被轩辕勃所救的少年。他后来被猎尊带走,学习猎门神箭,更研习战阵兵法。

张巡刚来到京都,便受到武宗接见。轩辕勃收其为义子,勉励他好好作为,还给他聘请了两个名师。

其后,张巡以太子通事舍人之职,外任清河县令。他在任内治绩优良,有气节、讲义气,对遇困投靠的人,都倾囊相助,豪无吝色。

轩辕勃知人善任,赏罚分明,自即帝位以来,励精图治,拨乱反正,精简机构,发展生产,不过短短十年,便出现“开元盛世”。宰相张说等股肱大臣上书,力请武宗东封泰山。

武宗因为是篡位登基,违反天道,恐惧天怒,对封禅大典的信心不足。

张说想借封禅之机,提拔亲信,便苦劝道:“正因为陛下是代替李氏,受让唐祚,更需通过封禅大典,向大唐子民证实君权神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说的建议,打动了武宗。经过一番思索,便欣然首肯。皇帝任命张说为集贤院学士,知院事,并筹备东巡封禅事宜。日期定于开元十三年十月,至天道山,举行封禅大典。

武宗即将东巡,便让老臣宋璟留守京师。皇帝的御驾,浩浩荡荡,向天道山进发。

将近天道山时,看到一个赶驴老者,拉着装满蔬菜的大车,送往山中寺观。大青驴眼前吊着一根胡萝卜。为了前方的胡萝卜,大青驴没命地加油,根本用不着拿鞭子赶。

几个未来国人听说天道山大名,也结伴前去膜拜。古大侠满面红光,一路上笑语不断。他指着大青驴笑道:“上古时代,人类和畜牲是平等的。自从人类有了贪欲,动物不是变成肉食,就是成为干活的奴隶。大青驴为了一根红萝卜如此,赶车的老汉何尝不是如此?动物如此,人类何尝不是如此?”

当大队人马浩浩荡荡,来到泰山西侧之时,突然天色昏暗,东北风大作,从中午一直刮到晚上。随从护卫住的帐篷被风撕破,陪驾官员也乱作一团。大风稍停,天气骤寒,偶尔还有雪花飘落。

暴雪王朝的首席大长老无常云旦,坐在千年骨龙之背,悠闲地望着南方的风物。千年冰龙所过之处,天昏地暗,雪花飞舞,令路人疑惑冬天提前到来。无常来到南方,是为了寻找身具圣血的食奴。只有吸食圣血,才能恢复年轻,满足老人长寿的欲望。他的胃口越来越刁,普通食材已经难以满足他对新血的苛刻需要。

封禅使张说本来就为封禅之事,忙得焦头烂额,突如其来的风雪变故,更使他生出不祥预感。为稳定人心,他不得不出来打圆场说:“大家不要慌张,陛下是天子,如今御驾出宫,定会惊天动地。这是东海之神来接皇上封禅的。”

张说的搪塞,才使武士们的心稍稍平静下来,及至来到天道山脚下的泰安城,苍天果然变得丽日晴和。休息一晚,次日吃饱后,武宗带领张说和武士们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