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除了卫生间,在其他地方并没有见到水渍或者血迹。”
“这就说明了,对方是早有预谋的,甚至带了可供更换的鞋子,并且清理了现场。”
小哀:“确实有道理,可是这又能说明什么呢?”
礼霖:“要想凑齐ABC可以选择的有很多,比如波多野,也是B开头的。”
“如果我是凶手,自然会选择更容易下手的目标。”
“就像第一名被害人一样,选择这样的人便可降低实施杀人的难度。”
“按照信件的描述,凶手的目标是为了挑衅警方,那么岂不是杀的人越多越好?”
“杀这样一个普通的小老板,对于警方的压力还不如多杀几个普通人。”
【ps:虽然被害人是老板,但并没有达到财阀的级别,就不存在有人向警方施压。】
“与杀死第二名被害人相比,第一名和第三名被害人就像是附带的一样。”
小哀:“所以,你怀疑第二名被害人才是凶手的真正目的吗?”
礼霖点点头,表示他确实是这样推测的。
小哀:“这样就奇怪了,我感觉他的所作所为好矛盾啊。”
前面开车的警员听到小哀的话,有些好奇地问到:“为什么这样说?”
小哀瞥了一眼礼霖,见到礼霖同意了,她便开始说出了自己的推测。
“首先,凶手既然想要挑衅警方,那么当他杀人以后,应该尽量制造一些大场面,引起社会注意。”
“但是他偏偏没有这样做,不仅仔细地清洁的现场,还有藏匿尸体的行为。”
“这明显和他给警方寄挑战书的行为不符啊。”
“而且,警方这边至今都没有查出送信人的身份,那么就说明他应该进行了伪装吧。”
警员听到这里,颇为赞同地点点头。
那天那个送信的人戴着口罩、鸭舌帽和手套,当时接受的小职员压根没有看清这人的样貌,监控也没有拍清楚。
小哀:“所以这样一个心思缜密的人,又怎么会轻易地把自己的姓名告诉一个保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