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龙外出考察期间,南泥湾的各项工作并没有停滞,而是在赵连长、李位等人的带领下,继续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特别是在手工业方面,更是呈现出一派“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景象。
“同志们,吴教员虽然暂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指示和精神,我们要时刻牢记!”
赵连长在一次生产动员会上表示:
“吴教员说了,咱们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美好的生活!现在,咱们就要把吴教员留下的计划,一项一项地落实好!”
“赵连长说得对!”李位补充道,
“吴教员不在,咱们更要加倍努力,不能辜负了他的期望!他把这么重要的担子交给我们,我们就一定要挑起来!”
“对,我们一定要把南泥湾建设好,等吴教员回来的时候,让他看到一个更加繁荣、更加富强的南泥湾!”赵占魁也跟着说。
“好!大家有没有信心?!”赵连长问道。
“有!”战士们和老乡们齐声回答,声音响彻云霄。
在赵连长和李位的带领下,南泥湾的军民们开始了新一轮的生产建设热潮。
他们根据吴龙留下的计划和建议,大力发展手工业,特别是编织工艺和缝纫制鞋。
“咱们南泥湾周围的山上,竹子、柳条多的是,这些都是编筐编席的好材料!”
赵占魁指出,“我们可以组织一支队伍,专门负责采集这些原材料,保证编织工作的顺利进行。”
“好主意,赵大叔!”李位赞同道,
“我再从部队抽调一些心灵手巧的战士,组成一个编织小组,专门负责编织篮子、筐子、席子等用品。”
“这编筐编席,可是个技术活儿,得找几个手艺好的师傅来教大家。”赵占魁提醒。
“这个不用担心,咱们南泥湾可是有不少编织能手呢!我这就去把他们请来!”
很快,一支由战士、民兵和当地百姓组成的“编织大军”就建立起来了。他们在有经验的老乡的指导下,开始学习编织技术。
“大家看,这编筐啊,要先打底,然后围边,最后收口。”
一个老乡一边示范,一边讲解,“这打底要打得结实,围边要围得紧密,收口要收得漂亮,这样做出来的筐子才结实耐用,美观大方。”
“师傅,您这手艺真是太好了,编出来的筐子又结实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