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附议...”
李世民不言,但眼神看向李长河。
“玄龄,你怎么看?”
房玄龄沉吟片刻道:“圣人,新朝已定,时间正好,牧马监可开展育马工作,或找寻适宜的牧区,或收归民间的马匹,尽快开始繁育。”
“克明,你呢?”
杜如晦边听手中的毛笔就没停过,看李世民叫他,立马回复:“房总理言之有理,但我建议直接找牧场繁育。”
“若收归民间马,首先民间马匹良莠不齐,而后民间对马匹需求也是有增无减,一旦朝廷大量收购,势必导致百姓利益受损,民怨不可不察。”
“收归上来的马匹,还需要我们挑优,也需要大量时间,还不如直接从优秀的马中选优,进行繁育,时间上也多不了多少,但质量上能好很多。”
朝臣讨论:“这有道理,若是用钱买,耗资甚大。”
“可选育时间也很长啊,两年一胎,能跟上时间吗?”
......
“李听诏,你怎么看?”
李长河起身,而后向众臣行礼。
“臣同意杜大臣所言,买不如自衍,把控质量,更利益未来。”
“虽然时间上会比较长,但是就如兵在精不在多之道理,战马同理。”
“如今帝国马政分散,马的生产其实多而不精,反而在拖了后腿,而有时候就是一个小小的战马,就决定了战场的走势,不得不察。”
“臣建议,我们不仅要好马,还要减少支出。”
“这李听诏又在胡扯,想让马跑,又不给吃草,怎么可能。”有人低声道。
李长河继续道:“臣的意思,找一处极佳的优质草地,而后规模养殖,减少分散,便可以减少流通时间,节约帝国财政。”
“据我所知,帝国如今大大小小养马的地方近百,但都散而不强。”
“如筷子一般,一根筷子容易折,但将筷子握成一把,那汇聚的力量...”
没有明说,但众臣都懂。
“诸位同僚,众所周知,帝国内地适合养马的条件并不好。”
“依科学而言,那就是天时地利之因。”
“我根据降雨,将天下分为两个板块,长城一线以内为中原农耕,而长城之外,那便是草原游牧。”
“古来至今,双方战斗不止,那是天然地理条件决定的。”
“降雨量的不足,导致草原人只能进行游牧,哪怕是我们农耕的人过去,在自然条件环境下,我们最后也会沦为游牧,这是上天注定,暂时无法更改,除非生产力出现大发展。”